在旅行途中從事某項公益活動,或是在入住的旅舍短期打工換取食宿……這個暑期,不少渴望體驗生活卻又囊中羞澀的大學生,帶著對“義工旅行”的美好憧憬,踏上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眾多平臺發布的招募信息魚龍混雜,網上也頻頻曝出參與者的受騙經歷。面對這項萌芽不久的新興選擇,參與者在熱捧之余,還需更多冷思考。
網上照片和現場實景就像“賣家秀”和“買家秀”
“想象中,(義工旅行)應該是通過簡單的勞動換取食宿,用最少的錢去最多的地方,在旅行的過程中感受當地人的生活。”從一位參加過國外義工旅行的朋友那里,在校本科生小東了解到這種聽起來“很酷”的旅行方式,向來愛挑戰的他搜索完相關平臺發布的招募信息后,最終決定把目的地選在海南,因為那里有他從小就喜歡的熱帶海洋和沙灘。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小東提交了報名申請,競爭的激烈程度讓他始料未及,“那家青年旅舍只招1個人,報名的居然有123個。”幸運的是,小東恰恰就是那個百里挑一的“勝出者”。
期末考試一結束,小東便迫不及待地踏上旅程。等到了旅舍,小東有些傻眼,“網上看到的照片和我在現場看到的實景,就像是‘賣家秀’和‘買家秀’,典型的‘照騙’。”小東發現,這里只是一個小漁村,基礎設施落后,沒有網吧、咖啡廳等娛樂場所,物價卻不低,水果、生活用品等都賣得挺貴,“網上沒有太多這邊的介紹,招聘的時候也沒有寫得很清楚。”
小東表示,自己之所以能被錄用,最大優勢在于擅長微信推廣與裝修,但剛去不久,每天主要的工作都是曬被子、掃地拖地、上網更新旅舍照片,“心理落差有點大,畢竟我當初是靠著特長過來的,結果只是讓我做了體力活,多少會覺得有點不舒服。”有一次,旅舍老板讓小東幫忙搬種花要用的土,花土很重,老板卻走開了,只留下小東和另外一個義工,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在最近老板準備裝修旅舍,再策劃些活動,我的特長總算要派上用場了。”這段時間,小東開始忙著在市區采購裝修所要的東西,又跟老板商量著搞戶外燒烤和篝火晚會,“這樣一來,終于不再是當廉價勞動力了。”
對小東來說,義工旅行最快樂的是認識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沒有工作時,他便和這些朋友一起去游泳、聊天、玩桌游。在網上,小東認識了不少“同道中人”,也聽聞許多曲折的經歷,“同樣是義工旅行,可旅舍的狀況參差不齊,有些人就是一味被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