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木質模型 要經過模擬地震的考驗
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在廈落幕,兩岸57支隊伍競技
陣容
海峽兩岸20所高校的57支隊伍,包括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學院等18所福建高校,以及來自臺灣的中國科技大學、中原大學。
考題
木質多層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賽果
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的參賽隊斬獲了特等獎和一等獎
一個自重僅為幾十克的木質建筑模型,如何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昨天在廈門舉辦的福建省第八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就給所有參賽團隊出了這樣一個“難題”,不僅考驗建筑設計者的結構知識等“理論功力”,還挑戰他們的動手能力——在比賽中,參賽選手必須按照設計把建筑模型動手做出來,然后在模擬地震的儀器中檢驗模型的抗震能力。
由省教育廳、省建設廳和福建省土木建筑學會聯合主辦的“華巨中國杯”福建省第八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于14日至17日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舉行,來自海峽兩岸20所高校的57支隊伍參加本次比賽。
結構大賽比賽現場。
今年的賽事首次邀請臺灣院校,并且充分結合實際。主辦方說,此次的競賽以“木質多層房屋建筑的抗震性”為考題,是基于福建、臺灣處于地震頻發地帶這樣一個現實背景,使學生真正能夠做到將課堂所學與實踐所需相結合。
在昨天的比賽中,參賽團隊將各自的模型安裝在震動裝置上,依次進行第一、二、三級地震波的加載。
賽事技術指導、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陳榮淋老師介紹,模型的重量是評估比賽結果的重要參考數據,“因為這意味著建筑不僅抗震,而且節省材料。”
據悉,此次比賽中,最輕的一組模型只有40.6克,由華僑大學的團隊設計制作。
最終,來自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的參賽隊斬獲了特等獎和一等獎。(記者 應潔 通訊員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