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公寓管理員章學青與其他6位教授、博士一起被聘為學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此新聞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媒體和網站紛紛跟進報道。章學青的“育人之道”是大學課堂教育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立德樹人,絕不只是書本知識的答疑解惑,還含有關于做人做事,責任與愛心的很多意蘊。“言教不如身教”,記者在浙江高校采訪,就遇到了幾位與章學青一樣的“神人”,他們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身邊的學生,繼而在育人上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杭電宿管阿姨湯杏芬
6年創作6部小說
一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宿管阿姨,居然在工作之余,用6年的時間寫下6部中長篇小說共計200萬字。這位“神一般”的人物就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宿管阿姨湯杏芬。
這些小說發表在19樓和紅袖添香等網絡平臺上,其中最熱門的一部點擊量達到44萬人次。《浮萍本無根》是湯阿姨的得意作品,小說以亡者的視角追述了兩個家族的辛酸血淚史。這部小說在杭電朋友圈走紅以后,杭電的一些老師也被她“圈粉”。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范江濤認為湯阿姨的寫作風格“無招勝有招”,故事很“接地氣”,讓同是農村出生的他很有共鳴。“很多故事不是用絢爛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是像一個老者在喃喃自語,把這些故事講得直擊人心,我覺得這是最高明的做法,讓人感觸很深。”
中國美院保潔師傅解中慈
水槍書寫藝術之夢
去年年初,中國美院的保潔師傅解中慈火了一把——他把平常的干活工具高壓水槍作為毛筆,揮“毫”所到之處,勁道的筆鋒令不少網友驚嘆。
解師傅沒有受過專業的書法訓練,用高壓水槍也能“寫”得一手好字,全憑對書法的滿腔熱愛。盡管自己有著天賦與興趣,但解師傅卻因為家里條件太艱苦沒能專注求學,這是他最遺憾的事。在眼鏡店當過銷售,在超市里當過保安,打工的地方變了無數次,唯有練字這件事,他始終沒有放棄。
歲月變遷,小解變成了老解,他來到中國美院,成為一名保潔員。如今,聽著上課下課的鈴聲,解師傅覺得自己離向往的藝術夢又近了一步。他想對校園里的年輕人說:“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與其猶豫彷徨、東奔西走,不如即刻,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只管去做,不猶豫、不等待。”
浙財大宿管大姐施玨玲
兩年跑了13場馬拉松
每天清晨,在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校園內,一位跑步達人穿梭在校園的馬路上。這位戴著運動手表、身著運動速干衣褲奔跑者,乍一看以為是一名大學生,誰能想到她的真實身份竟是一位宿管阿姨,已經45歲。
她叫施玨玲,平時同學們都管她叫“桔姐”。一旦跑起來,風一樣的桔姐就有了另一個稱號:“追夢人”。她進學校才兩年,就從零基礎飛躍到了全程馬拉松達人。顏值高、興趣時尚的她,完全顛覆了學生心中“宿管阿姨”的刻板印象,征服了一幫“小粉絲”。兩年來,她共參加了13場馬拉松比賽,1場越野賽。
馬拉松達人的精神感染了年輕人,學生馬拉松社團找她搞起了聯誼。學院開展陽光跑活動,施玨玲的興趣派上了大用場。“我非常支持這項活動,同學下課后都不再宅在宿舍,會主動來到室外鍛煉身體。”她笑著說。在她帶動下,學生們參加陽光跑的積極性更高了。
浙工大食堂何師傅
假條詮釋孝親之理
2017年12月底,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生們在食堂看到了一張“請假條”,寫假條的是食堂何師傅。
他這樣寫道:“我周三周四調休。母親大人10月20日去世至今,心一直好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天真的好冷,同學們有否給父母問寒?如果還沒,趕緊打電話,好好地用行動去孝敬給予你生命的人。不用計算他們給予你多少愛,就算你對他們付出再多再多,也永遠比不上他們給你的多。”
失去母親悲痛多日,至今有感,何師傅用一個“疼”字,樸素地詮釋了什么叫“愛父母,深入骨髓”。回看這幾百字的假條,充盈著年長者的思考,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真情流露,是悉心教誨。他深知盡孝的重要,更深知及時盡孝的重要(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