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電學生活動中心招生就業服務中心有一個長1.5米寬80公分的桌子,上面錯落有致放滿了筆記本、剪子、膠帶、彩帶、攝像頭等東西,看起來像一個梳妝臺,可知這是一個叫做“木田手賬”品牌的工作臺?這個工作臺每月產生8萬的銷售額。
現在這個工作臺的主人,是杭電人文與法學院的大三學生劉思含。這個戴著圓框眼鏡、有著卡通圓臉的“楚楚可憐”的小姑娘,很難讓人想到“她是一個有8名兼職員工的注冊公司法人”,“而且與著名文創公司合作設計新概念手賬”。
家里給的生活費太少
那就去創業唄
手賬發源自日本,其實就是“做到極致的記事本子”,日本人做事愛做計劃,所以手賬在他們生活中差不多是必需品。一些女性把個性生活方式融入手賬之中,賦予手賬以時尚感和高品質的精神內涵。
劉思含1998年生,重慶云陽縣人,家境一般的她,卻有一個稍顯花錢的興趣——喜歡做手賬。“我從初中時就開始做手賬,從未間歇,高中時準備高考,別的人把什么興趣都停了,可是我學習越緊張,做手賬的頻率越高。這也符合我的性格,我從來都是邊玩邊學習的。”劉思含邊說邊做了個鬼臉。
考上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劉思含最大的欣慰是“終于可以有更多時間做手賬了”,可煩惱也隨之而來,手賬的品類做得越來越多了,有旅游手賬、飲食手賬、學習手賬、情感手賬,光每個月用來買筆記本、膠帶、印章等材料的投入就“輕松過1000元”,家里每個月給她的生活費不過2000元左右,“手賬是停不下的,可是沒錢吃飯怎么辦?”
劉思含做了學校各種勤工助學的工作,教畫畫、教瑜伽、當行政樓辦公室秘書,可是每個月到手的勤工收入也不多。“飯要吃,手賬還是要做,只能開源了。”
劉思含從高中時就申請了微博,主要發自己做的手賬圖片,當時只有幾十個粉絲。上了大學后,她分享手賬的微博很快加了V,到大二下學期時,粉絲已經過萬。“我的粉絲忠誠度高,何不圍繞手賬創業,實現‘以手賬養手賬’?”聰明機靈而又執行力強的小姑娘,拉著本寢室幾個姐妹參加了學校創業大賽,因為“多年浸淫手賬,知道背后的商機”,她們從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脫穎而出,打入全省總決賽,并得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平臺立項,獲得1萬元資助和學校院各類獎勵。
“各種獎金獎勵拿了不少,最大收獲還是,我發現原來私我的興趣也可以用來創業的。”劉思含對自己的創業打算很自得,他們的創業企劃書上這樣寫著:“手賬是極端個性私我的東西,規模化生產的大公司,壟斷不了手賬業務。”“創業成員劉思含有長年玩手賬的經歷,而且她的年齡和中國玩手賬群體的主體人群相仿,她的第一手體驗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玩著玩著就賺到錢
而且還不少
劉思含把重心放到了微博上,標簽為“知名人文藝術博主”的@Puppy思含哇,從今年3月開始發力,每天更新4~5次,包括文字、圖片、精心制作的視頻,很快每個推送的平均點擊都在10萬次以上。劉思含成了手賬界的小網紅。
四川農業大學的大三學生朱珂,是劉思含的粉絲。“她和我年齡相仿,做的手賬品類豐富,吃喝玩樂都有,她總是那么樂觀充實,笑容很有元氣,她的每一個微博我都要看,我平常不太愛動,感覺就像她替我實現了很多自己想做卻沒做的事情。”朱珂告訴記者,身邊但凡玩手賬的同學,都會關注劉思含的微博,“就像和知心密友說貼心話。”
@Puppy思含哇的粉絲量很快達到3萬,經過分析,基本都是玩手賬的。有了人氣,商機也來了。今年四月,杭州一家時裝品牌公司找到了劉思含,“請圈內有名的手賬女魔頭,為我們的顧客講講如何做手賬”,開出的報酬是“3天講3小時付3000元”。“這是我們創業團隊的第一桶金啊。太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