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找一個在校大學生做時尚培訓,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微博精準粉絲量不會欺騙我們,劉思含對手賬的理解,超出大多專業人士。”
隨著手賬微博粉絲量達到4萬,找上門來投廣告的相關公司越來越多,現在每個月的廣告業務量已經達到了4萬元。劉思含在今年暑假對已有創業團隊進行了整合,注冊了公司,通過微博招聘,吸收了5名來自四川、江蘇等大學的大學生兼職員工,有做視頻后期的、有做手賬設計的,有做創意策劃的,大家平常在網上開會聯絡,因為營收穩定,每個員工月工資都在2000元以上,“比勤工助學賺的多”。
杭電人文與法學院大三學生劉欣宇,是劉思含團隊的員工,這個山東女孩以前連手賬聽都沒聽說過,她帶著好玩的心態加入團隊,“開始時想,我們的草臺班子能賺錢嗎?”可是現在,劉思含在自己位于杭電學生活動中心那個小工作臺上,聽著音樂,在筆記本上畫畫涂涂,一會剪一會粘,時不時對著面前的攝像頭賣個萌,最后把做好的手賬拍照發到微博上,不到半個小時,點擊就過了幾萬,還有求做廣告、求合作的留言,“真是不可思議,玩著玩著就賺到錢了。”劉欣宇說。
大學生創業商機在哪里
“每一代人創業,都有每一代人適合的區域。現在很多領域都飽和了,大學生創業,要學會揚長避短。互聯網是95后創業賴以揚長避短的工具。劉思含團隊抓住了微博等自媒體營銷的機遇,有著95后創業的典型特點。”杭電招就處指導大學生創業的葉琛琰老師說。
杭電管理學院錢昇教授長年跟蹤研究大學生創業,看了劉思含團隊的創業計劃,很看好這個年輕的團隊,“互聯網+是現在年輕人創業跟大公司競爭克服自身劣勢的關鍵”。
“劉思含團隊切入手賬業,這是個大公司很難形成壟斷的領域。就拿手賬產品來說,一些人喜歡,另外一些人就會不喜歡。手賬大公司很難近距離了解現在的消費主體,比如95后,產品也會滯銷,而且大公司自身規模化、復制化的特點,確實導致對新人類口味認知的滯后。”錢昇教授分析道,劉思含通過微博,其實起著測試手賬產品的作用,他們對年輕人口味的即時敏感度,就是他們的商機。不要忘了,這個創業團隊自己就是95后,他們就是消費者主體。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
杭州一家著名文創品牌公司找到了劉思含。“手賬這兩年在年輕人中很流行,代表著一種時尚生活方式,95后最有發言權。劉思含團隊都是95后,他們站在手賬設計的最前沿,我最看重的還是這些95后代表的產品體驗。”目前,這家品牌公司已經與劉思含合伙創建了木田手賬品牌。劉思含設計的手賬即將上市,而隨著多種盈利手段的開發,劉思含月入已達8萬元。不要忘了,這個團隊從創立到現在只有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