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新花樣襲來,看學生們如何“接招”?
“現在的大學考試新花樣可真多”“不知道學生們到底喜不喜歡”……網民在關注這些考試新形式的同時,還關注給學生帶來了什么?
合肥學院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張彬彬表示,開學時得知學校要求完成至少10個“馬拉松”,當時覺得挺難的。但發現大家都在跑,自己也就跟著跑了。現在每周跑三四次,一次跑8分鐘左右,距離在1.5到2千米左右。
“從開學到現在已瘦了10斤,跟跑步有很大關系。”張彬彬說,他們寢室有個同學,原來沒課時就宅在宿舍睡覺、打游戲,有了這個要求后,晚上沒課時就會拉著室友一起跑步,學校里也慢慢形成了這個氛圍。
“種菜”課程也受到歡迎,學生們說,通過參加耕種,學到了從事農耕的基本技能,豐富了大學生活。
浙江農林大學2017級學生徐沛欣表示,以前家里長輩經常教導我們,要好好讀書,以后考上大學了,就不用種地了。沒想到,我們現在上了大學,首先要學的就是怎么種地,然后才是如何用新技術種地,種出更好品質、更高產量的農作物。
45分鐘內,彩妝、發型、空乘制服必須全部搞定,這樣的“限時化妝大作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已開設多年。“化妝最開始感覺就像往臉上涂油漆。”以前從不化妝的李佳麗剛修完這門課程,“老師會根據每個人的膚色、氣質,給出合適妝容的建議。”
除了個人形象的提升,化妝課也讓同學們在心理上發生變化。大二女生代俊影表示自信了很多,“舉手投足也有職業范兒了”。
是課程創新還是作秀噱頭?
對于花樣頻出的考試新規定,部分網友認為,這是大學課程評價體系的創新,值得鼓勵和推廣。也有網民質疑,這是學校的作秀噱頭,難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不光跑馬拉松、種菜、減脂,一些學校還有其他相應的做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評價這類課程好不好,主要看學生學習成長發展中是否需要,如果需要,開一些有針對性的課是合理的。學校的生活豐富多彩,就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黨委副書記朱軍說,我們將菜地分給農學類專業的班級耕種,要求學生參與勞作,并收獲勞動果實。這一嘗試成效比較明顯,不僅同學們勞動熱情提高了,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對農作物的了解,學會了一些勞作的基本技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學習化,這是一種實踐,也是一種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如果堅持下來就不是噱頭。就像我們,也是從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管理的目的出發,而不是搞噱頭的,從學生的反響來看也確實有效果。”許大慶表示,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的習慣,設置該項考核是希望學生在大學四年里,通過長跑活動養成運動習慣,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同時營造一個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校園氛圍。
“評價機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關鍵是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南京農業大學減脂體育課教師周全富認為,“本質上還是出于‘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采寫記者:姜剛 周暢 余靖靜 陳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