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全隊跑遍全國
完成這部近千頁“又厚又重”的“巨作”可不容易。張志升在過去的10年,他和團隊成員跑遍了中國幾乎所有省、市和自治區,參加或自行組織了數十次野外考察,拍攝了大量蜘蛛照片,并采集了數萬號標本,為本書的創作積累了極好的素材。
蜘蛛在野外環境中無處不在,但是要完成圖集,就需要尋找一些特別珍奇的蜘蛛種類。有一次,張志升為了尋找一種特別難找的“近里氏盤腹蜘蛛”,和團隊成員在縉云山使用“陷阱法”——用200余個紙杯,分放在縉云山廣袤的山體地上,等了好久才抓到了3只。
他們將3只蜘蛛埋在實驗室培養器皿里,整整一年才得出團隊想要的結果。張志升說:“做科研,必須要有耐心,一年搞不好,我就搞十年。”
徒手抓蜘蛛是常事
很多人都對蜘蛛、蛇一類的生物談之色變,與這些看上去很恐怖的生物打交道,會不會遇到很多危險?張志升花十年時間與蜘蛛“共舞”,回憶到與蜘蛛打交道的一些瞬間,他仍覺得“蜘蛛很可愛”。
張志升介紹,在多次野外考察中,自己也曾被咬過,但一些蜘蛛精美奇特的外形還是令他覺得精美絕倫。他說:“其實蜘蛛并非人們想象中的可怕,抵抗力差的人,受毒性影響就大,抵抗力強的人就不那樣明顯。”
在生活中見到蜘蛛,張志升會根據以往經驗徒手把它們抓起來,他并不覺得可怕——作為和蜘蛛打交道的研究人員,他一般會捏比較硬的頭和胸部,這樣就不至于把蜘蛛捏死,也不會被傷及,“但是一般市民還是不要隨便模仿!”
在野外考察,張志升也見過許多不可思議的蜘蛛:最大的蜘蛛除開腿腳、光是軀干的直徑都有五六厘米,也就是說這種蜘蛛加上腿腳的大小就有巴掌大了;最小的可能就比指甲縫大一點點,不注意看根本看不見。他說:“見得多了,也就不覺得驚訝了,大自然是神奇的,需要我們去不斷發現。”
引起國內外巨大反響
《中國蜘蛛生態大圖鑒》一出版,迅速引起了國內外蛛形學同行、攝影和自然愛好者以及相關工作者的關注,前來出席亞洲蛛形學會議的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學者也對本書贊賞有佳,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布相關消息。
張志升介紹,編纂這本圖鑒,對今后蜘蛛在生物領域的價值也有一定參考意義,“蜘蛛毒素可以提取藥物成分,這個在國內都有很好的應用。我有朋友做有機玫瑰,他也使用蜘蛛、青蛙和鳥進行生物防治。希望這本書能在未來起到更大的作用!”
見習記者 楊辛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