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世界大賽金牌、保送名校、被同學艷羨……作為一名“學神”,在風光的背后,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競賽這條路,不是什么人都走得通的,更不是一馬平川。每門學科競賽,當50位學神入圍國家集訓隊時,還有幾萬甚至十幾萬學霸被攔在外頭。
是的,哪怕你是學霸,熬夜刷題只是家常,跌倒再爬起也未必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學神之路,是一條既艱且險的羊腸小道。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正宗的“學神”是怎么煉成的。
第21屆全國信息學奧賽浙江賽區頒獎現場。
高一入選信息競賽國家隊
高二“轉行”又入了物理國家隊
杭州建蘭中學的信息社,在杭州初中里頭很有名氣,每年往各高中輸送了大批信息學競賽的好苗子。學校每年初一招新,經過選拔70來人入社,到初三還在堅持的,頂多20人。而這20人升入高中后,一直讀到高三,可能只剩下寥寥數人了。
為什么?因為競爭實在太大。有的退出是因為競賽成績欠佳,有的是因為顧此失彼,其他功課落下太多。
能堅持下來的學生有三種,一種是有天賦又努力,很有可能獲獎;一種是自己很感興趣;另一種,兩者兼而有之。這才會選擇堅持。
如今在北大元培學院念書的小陳,應該屬于第三種類型。他考入杭二中后,因為感興趣,同時選了信息和物理兩個學科。高一第二學期,他被選入信息競賽的省隊,競賽輔導和訓練時間大大增加,只能放棄了物理,專攻信息學科,最后如愿入選了國家集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