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學女生穿著漢服上街,卻被人誤解為是和服,女生被迫當場脫下,最后只能借同學的衣服換上才回到學校。
在網店搜索關鍵詞“旗袍”,能看到不少所謂的“超短旗袍”。而中國旗袍向來以含蓄的方式展示女性之美,“超短”就毀掉了核心精神。
很多熱播古裝劇完全脫離歷史,對服裝隨意想象。比如,武則天穿著一套通體明黃、繡著巨龍的龍袍登基。而事實上,武則天登基時只可能穿“上衣下裳”的冕服,上衣為玄色(黑透微紅),下裳為纁色(紅透微黑),衣服上要有十二章紋,即十二種圖形。何況武則天自名武曌,認為自己在日、月、龍之上,不可能讓一條龍占滿全身。
每次看到這些新聞,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任飛不禁嘆息:“我們曾是‘衣冠上國’,《春秋左傳正義》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F在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精妙的傳統服裝文化,被扭曲變形,甚至徹底淹沒嗎?”
為什么古人把紫色尊為貴色,黃色是怎么上位成為皇家御用色;武則天和服裝有過哪些故事;大唐服裝如何引領中國服裝文化的一時風尚;趙匡胤是“黃袍加身”,為什么不是“龍袍加身”;霓裳羽衣到底有沒有羽毛……
從2月20日起,李任飛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中國衣裳》,為觀眾揭示中華傳統服裝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相關書籍也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日前,這位愛穿著中式衣服給學生上課的李任飛,接受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獨家專訪。
唐代女子條紋裙
宋高宗皇后的鳳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