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詩詞在血脈里
除了選手奪人眼球外,最搶眼的是節目主持人——央視當家花旦董卿。董卿是文化修養上佳的女碩士,她的落落大方、溫婉知性與詞詩雅致的競賽氛圍,可謂相得益彰。
節目播出后,她曾在華東師范大學讀過兩年古典文學研修班的經歷也被人“扒”出,此次更是圈粉無數,有網友套用了節目中選手王若西夸獎董卿的詩詞,“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日前,董卿接受采訪時流露出對詩歌的由衷熱愛,“詩詞是一種情懷,現在生活節奏變快,很多東西被我們忽略或遺忘,但古詩詞一直浸淫在我們的血脈里。”
主持兩季《中國詩詞大會》,董卿自認為收獲很多,因為這是一檔可以“汲取養分”的節目,“我絲毫沒覺得《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場競賽,而是始終沉浸在一種狂歡的氛圍里。”
有此一問
詩詞大會為何能引發如潮思考
今季入選節目的詩詞,從《詩經》開始,到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
昨天,一位專家表示,《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飽受關注和喜愛,正在于它帶著深埋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基因,這些國人耳熟能詳、打動人心的詩詞激發了大家心中的情懷。
正因為節目題材針對的是古詩詞,因此節目播出后引發了種種衍生思考。例如節目中,很多家喻戶曉的句子也常常讓百人團中有數十人答不出來,甚至有一位大學歷史老師也將一首非常簡單的題目答錯,這都使得節目嘉賓老師常常慨嘆,“這不應該啊。”不少教育學者感慨,從百人團的詩歌水平,以及少年英姿博發帶來的驚訝聲反觀,古詩詞在家庭教育中位置越來越重要,但是這同樣反映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古意盎然的詩詞,也將觀眾不知不覺地帶入到古風意韻之中,讓人體會到流落在當下驕躁忙碌的生存環境縫隙中的一絲優雅和浪漫。這使得很多人開始懷念舊時的詩意生活,選手陳更曾說,“詩歌與其他學問不同的一點是,它與技能無關,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一字一詞里見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現大千世界。”由此可見,詩詞——這屬于中華文明的語言文字魅力,反映的正是我們東方人內心的豐富情思,正是這種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東方詩意,也使得《中國詩詞大會》一播即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