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類家長?
接地氣型
寒假期間,正值中國傳統佳節春節。有家長稱:“寒假除完成書本上的假期作業外,會讓孩子了解春節風俗,學寫對聯,了解家鄉的一種民族歌舞,記錄民間小調。”
查缺補漏型
“聽女兒說,期末考試考得好的同學,寒假作業就少,考得不好的同學,作業就相對多些。”菲菲媽孫女士說,女兒菲菲就讀五年級成績好,自然享受著優待。
為此,菲菲媽孫女士給女兒買來字帖和幾本名著。“我女兒的字寫得不太好,假期要讓她好好練練字。作文也寫得不是很好,所以給她買了幾本書,讓她多閱讀,摘抄一下好詞好句,再做做讀書筆記,假期能過得充實些!”
緊抓不放型
“上班奔波勞累,下班了抓娃娃,整個生活都好像不是自己的。”這是初二家長張女士在孩子考完試以來的感受。
在期末考試中,張女士的兒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對于這個寒假,張女士對兒子的要求沒有絲毫的懈怠,該上培訓班就上培訓班,該完成的寒假作業必須一點都不能落下。她白天忙于工作,下了班就匆匆趕回家盯孩子的學習,咬緊不放松。
放任自流型
“孩子放假了,可大人也抽不出身來多陪陪她,只能她自己照顧自己,全靠她自覺了。”歆歆媽說,女兒從小就乖巧、懂事,學習上的事情從不讓家人操心,現在轉眼就讀三年級了,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原來,歆歆媽的放任自流是基于孩子自覺的基礎上的。
放松學習型
在孫先生看來,寒假作業越少越好。“我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平時在學校壓力就夠大了,我打算放假后先帶孩子出去旅游,帶她多走走看看,讓她好好放松一下。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我不奢望孩子今后能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
云報全媒體記者 趙倫 實習生 趙艷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