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水費么樣算”“6號線最多裝多少人”“小學6年最喜歡哪個老師”……昨天,武漢市中小學生的期末檢測結束,攤開試 卷,大家發現,今年的考題尤為“接地氣”,并且,熱愛參與社會生活、注重觀察事物及對細節理解透徹的孩子更易在考試中發揮出好成績。
題目一:武漢軌道交通6號線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此前的2、3、4號線采用的都是B型車、6節編組。6號線首次采用A型車,6節編組。A型車長度、寬度均大于B型車,每節最大載客量310人,比B型車能多容納70人。6號線全車最大載客量是多少?
“數學居然考了地鐵6號線,問最大載客量是多少,這不是之前新聞報道過的嗎?”昨天中午,武漢市常青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蕊蕊一走出校門就向媽媽報告自己做題時的新發現。
“感覺很接地氣呀,學數學就是要應用于生活。”蕊蕊媽表示,地鐵6號線有一站就在學校附近。正式開通前,她和孩子還圍繞新聞,交流過6號線車型載客多這一變化。
“有 些萌娃還是有可能被繞暈。”武漢市學科帶頭人、常青實驗小學教務副主任余蕾表示,該題取材于6號線相關新聞報道,“很有武漢特色,也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題目從生活實踐出發,主要考查學生在多信息中的篩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本身不難,但大量的數字信息很容易混淆視覺,干擾解題方向。如果采取分析 法,從問題入手,尋找需要的條件就會更容易。”
[三年級伢] 做數學,看題目想起6號線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