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學前教育基本是政府投資,公立幼兒園特別便宜,幾乎等于免費,所以不存在獎學金和學費的大問題。同時俄聯邦政府從2007年開始為每一個家長發放幼兒園補貼。具體補貼數額取決于家庭中兒童數量。貧困家庭和軍屬家庭還有專門補貼。這是為了確保每個俄羅斯孩子都能得到國家的照顧,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針對幼兒園教育,俄羅斯政府制定詳細的學前教育大綱結構及其實施條件的國家標準,并且制定了針對全俄境內所有學前教育機構及幼兒園的教師工作成效評價的統一標準,以幫助教師專業成長,提高工作質量。俄教育部部長曾經在講話中指出,出臺的幼兒教師標準將學前教育的重點由知識的傳授轉變為注意孩子個性發展,課程通常是以游戲方式展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俄羅斯農村地區的幼兒園有時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開發他們的資源,特別是利用農村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幼兒園開展生態式教育,教師們會應用豐富的室內、室外環境研究適合兒童的活動,讓童年回歸純真甜美的色彩。
澳大利亞的幼兒園并不鼓勵競爭,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不會給孩子設立競爭性質“獎學金”。不過,澳大利亞華人胡方說,澳大利亞的幼兒園經常會給家長們“頒獎”。
胡方表示,澳大利亞整個幼兒園教育階段都是培養孩子探索整個世界的能力,以及發現自己優點的能力。這其中并不帶有任何的競爭色彩,因此在澳大利亞的幼兒教育階段,也沒有特別強制性的教學大綱和目標,并不強求孩子在某個特定的年齡階段達到什么特定的認知目標,因此自然也就構不成競爭環境。關于獎勵,獎學金、獎牌一類的東西,雖然澳大利亞幼兒園極少會給孩子頒發,但是在幼兒園當中的確也有一類獎牌滿天飛,那就是給爸爸媽媽的獎牌,澳大利亞的幼兒園非常注重教育孩子在成長階段感謝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比如老師、父母。所以幼兒園經常會帶著孩子制作各種最好爸爸、最好媽媽一類的獎牌,讓孩子把親手做的獎牌帶回家給父母。和把榮譽與競爭意識灌輸給孩子不同,澳大利亞的幼兒教育更注重的是孩子把榮譽給到幫助過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一類的人。
在英國,部分家長甚至在孩子剛剛出生就開始規劃充滿競爭色彩的“精英教育”,而這也引發教育專家的擔憂。
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英國兒童從5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經過兩年預備教育后再入初級學校,家長們都把進入頂尖的小學預科班視為將來能夠進入名校的跳板,導致入學競爭日益激烈,聘請私人家教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一家私人家教機構管理者甚至表示,很多倫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計劃甚至從醫院的產床上開始,孩子一出生新任父母就要早早著手進行必要準備。在倫敦一家著名的私人教事務所的小學課程非常受歡迎,他們的學員中最小的僅有3歲,在以高質量教育著稱的英國,年幼孩子們如今已經被稱為沒有童年的一代。英國一些教育專家因此指出,六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過早的入學可能會使兒童無法有效學習,而且學習上遇到的挫敗感將對孩子造成傷害,面對日益嚴重的兒童入學低齡化趨勢,英國人呼吁學齡前教育應該從目前的四五歲推遲到七歲,這樣在14歲初中畢業時,他們所學的知識和心智才能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