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篇名為《當代美國“田野哲學”的理論與實踐述評》的論文發表于《國外社會科學》的“哲學研究”欄目(2016年04期),作者郭佳楠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據官網資料顯示,《國外社會科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主辦,系中央級學術刊物,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1995年3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指定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是社會科學綜合類6種核心期刊之一。而《自然辯證法研究》是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是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哲學類核心期刊,科技哲學學科的專業性、理論性刊物,在學術界和知識界享有盛譽。兩份刊物都是國內業界頂級期刊。
由于《國外社會科學》是雙月刊,《自然辯證法研究》為月刊,因此張文比郭文早發表2個月。
打開兩文細看,摘要、文章結構、內容、案例等確實存在大面積的重復。論文的一到四部分中,郭文與張文相比,只是多了一些內容的擴充與語句的修改。整體結構來看,張文比郭文多出了一個第五部分的結語。
例如,第一部分中,“田野哲學提出的時代背景”中,張文的表述是:“學術研究的自主性目前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學術價值越來越多地被還原為市場價值。在基金項目申請書中,研究者被要求解釋其研究有何社會影響,是否資助的決定越來越多地根據這些解釋而做出,那些倔強地堅持研究不需要有更大的社會影響的研究者將會面臨越來越少的研究機會。”而郭文的表述是:“學術研究的自主性目前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學術價值越來越多地被還原為市場價值。 在項目申請書中,研究者被要求解釋其研究有何影響,研究資助的決定越來越多地根據這些解釋而作出。那些倔強地堅持研究不需要有更大的影響的研究者將會面臨科研資助 越來越少的后果。”
這起抄襲事件很快在學術界一定范圍內引起關注。
“兩位作者都是步入學術門檻的研究者,且都是985高校的講師和博士生,而且發表的刊物都是業界頂級期刊。這樣的影響可謂是非常之大,又非常之壞!”該西北高校的爆料人稱,兩個期刊的審稿和發表周期都較長,因此兩文有可能是在相近的時間同時投稿,同時被兩個期刊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錄用,又在相近的時間發表出來。可能的解釋是一方在沒有發表之前,另一方就通過某種途徑得到了稿件并且馬上投稿。
抄襲事件也引起兩位作者所在高校的重視。30日下午,張衛所在的華中師范大學宣傳部告訴澎湃新聞,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正在了解跟進此事,相關調查結果將會盡快公之于眾。
而當天,郭佳楠所在的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王女士也向澎湃新聞表示,學院得知此事后已經啟動相關調查程序,并呈報學校。30日學院與郭佳楠進行了交流,本人也表示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王女士稱,學校將根據既定程序,嚴肅認真地處理此事,具體結果將通過官方渠道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