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就靠摸來學習口型。
2017年1月4日,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9年級的周月,要和管樂團的同伴們一起登上重慶大劇院,辦一場屬于自己的音樂會,用音樂傳遞內心的幸福,讓世界聽見他們的夢想。
為了讓在外打工或身處偏遠老家的父母家人也能來到現場,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在網上發起眾籌,希望能籌集10萬元,作為孩子家人前來觀看演出的交通、食宿等費用,目前,他們已籌集了6萬多元。
成立樂團 是孩子們的夢想
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揚帆管樂團成立于2011年3月,現由48名盲孩子、30名教師組成,是迄今為止國內特殊教育學校中盲人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樂團。
周月2012年轉入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加入了揚帆管樂團,“當初純粹是好奇。”周月選了圓號聲部,但第一次把樂器拿到手,她愣是沒吹出聲音,但很快,她就迷上了。
當初成立揚帆管樂團,完全是因為孩子們的想法。校長李龍梅說,2010年10月初,全校200多名盲童到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欣賞交響樂會。回學校的車上,孩子們熱烈討論著一共聽到了多少種樂器、哪種樂器的音色聽起來最亮、哪個樂段打擊樂最有感覺,“他們吹的曲調我聽老師教過,要是給我那個樂器,說不定我也能吹!”
不久后,在各方努力和支持下,揚帆管樂團成立。
看不到示范 摸著老師的嘴學
“孩子們十分珍惜,學得很認真。”李龍梅說,但孩子們看不到老師的示范,也看不到譜子和指揮手勢,最糟糕的是,輔導老師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們交流,教學時常常顧此失彼。
管樂學習一時陷入僵局,李校長召集老師一起想辦法,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爐——按師生1比1的比例,為樂團配備30多名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學管樂,當孩子們的眼睛。
孩子們摸著老師的嘴一起學口型,手把手學按鍵。大多數老師都是“半路出家”,但他們沒有退縮。一天天鍥而不舍地練習,漸漸匯聚成了校園里早自習前嘹亮的號角、課間悠揚的笛聲和午休時自發的小合奏。
通過演出 想成為父母的驕傲
這個特殊的管樂團成立5年來,曾獲邀與國家交響樂團同臺演出,走進過高校和社區,也曾登上過“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但在孩子們心中,卻有一個愿望一直沒能實現。
今年初,孩子們給李龍梅提出,想要為父母呈現一臺音樂會,他們想大聲地告訴父母,“我也可以成為你們的驕傲。”
“很多家長從來沒有在現場感受過自己的孩子有多棒。”李龍梅說,因為殘疾,孩子們曾經承受了很多壓力,學校也想告訴家長們:“只要你不放棄,我們也不會放棄。”
在南岸區教委的支持下,這場名為《看見微笑》的大型情境管樂音樂會將于2017年1月4日登陸重慶大劇院,孩子們將與解放軍軍樂團一起為聽眾奉上長笛、圓號、箱鼓組合等樂器演奏。
這臺音樂會籌備了近一年的時間,孩子們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參加集訓。6年級的田秀云說,演出曲目他們牢牢地記在心中,除了正常訓練,對不熟悉的地方會自己主動增加練習。
網上籌集家長交通食宿費用
副校長朱曉凌說,希望家長通過這場音樂會,更加深入地和孩子溝通。
由于很多孩子來自邊遠山區,從老家到主城換乘都需要一天左右,還有家長在外地打工,請假有難度,如果回來觀看音樂會,飛機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為了實現孩子們“讓爸爸媽媽來看演出,讓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微笑”這個心愿,他們開通了網上募集的渠道,準備籌款10萬元。
這筆費用將用于孩子父母親人來觀看演出的交通、食宿費用,還有孩子們制作回報眾籌禮物的材料費及快遞費用。截至目前,眾籌金額累計達到6萬余元。
李國林的媽媽說,孩子在管樂團吹中號,但他們從來沒有聽過現場演奏,“以前也沒有條件,他們總是在外地演出。”確定了音樂會的消息后,李國林高興得不得了。“無論如何,那一天我們都會到現場去看孩子的演出,要看看他們付出的那些努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