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她上午的課程一直要持續到中午12點半才會下課??墒牵斕焖诘膶W生社團要求12點整一起出發到校外活動。她糾結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在中午11點多的課間偷偷溜走。
除了逃課,還有人會拜托沒課的同學“頂替”自己上課,以應對任課老師的點名。
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找過別人替課,其中偶爾幾次、次數較多和經常會有的分別占39.6%、8.5%和2.7%。此外,61.1%的受訪者自己曾替別人上過課。
來自北京的大三學生段立(化名)坦言,在有過兩次逃課被發現的經歷后,他再遇到不得不逃課的情況,就會盡量找和自己關系好的朋友,請他幫忙 做一回“替身”。“逃課難免心驚膽戰,但如果有人正在教室里替你上課,那就要踏實多了。一旦當堂有小測驗或者點名,也完全能夠應付。”段立說,“這次人家 幫了我,下次人家有同樣的需要時,我也會幫忙。”
為什么會替別人上課?38.8%的受訪者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拒絕,36.0%的受訪者是因為剛好遇到了感興趣的課程,34.6%的受訪 者是因為時間充裕,21.2%的受訪者是因為“自己也常求別人替課,人情往來”,還有13.8%的受訪者是“替別人上課能獲得一定報酬”。
66.5%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管理
逃課和替課的行為,更多發生在哪類課程中?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認為更多地發生在評分寬松的課程,4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專業 核心技能培養無關的課程,33.6%的受訪者表示是難度較低的課程,24.7%的受訪者認為是難度大、較枯燥的課程,15.6%的受訪者認為逃課與否與課程本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