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同樣需要謹記的是,遺傳因子并不是孤立地發揮效力。人類的基因組是一種對環境做出反應的動態系統。環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對兒童的成長同樣非常重要。例如,音樂天賦是可以遺傳的,但是也要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中才能發展為音樂技能,比如,接觸樂器和勤學苦練。教育遺傳學旨在發掘這種復雜的關系,研究基因組是如何在不同環境中產生影響的。相關信息可以幫助研究者理解這種相互作用是如何影響人一生中的智力和行為的。
據報道,許多人認為背誦詩歌的學習方法陳舊過時,近日,Salman Rushdie(薩爾曼•拉什迪)談論了其中的各種益處,并感嘆學校缺乏“死記硬背式學習”,該言論引發了爭議。盡管其中不乏對該言論的批評,圍繞現代教育中不同學習方法的有效性的討論依舊熱度不減。很多人認識到每個學生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這也給教師們開展因材施教提出了難題。例如,教學中會碰到以下情況:有些學生適合群組學習法,而另一些學生則更喜歡偏獨立式的教育模式。
報道稱,教育遺傳學考慮了人們之間的DNA差異,這就為更加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礎。教育遺傳學有助于學校調和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這些或現代或老舊的教學方法適應了學習者各自的需求。最終,將建成按照遺傳背景優勢發揮作用的教育體系,而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下,那些不適應該教育模式的學生處于嚴重不利的地位。(實習編譯:丁一琴 審稿: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