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快報》報道,連日來,教育話題持續升溫。《人民日報》推出系列報道,直指學生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家長焦慮感十足。與此同時,一篇關于小升初瘋狂校外培訓的文章被眾多媒體轉載,瞬間點燃了瘋狂小升初背后一直被蓋住的熊熊火焰。
這幾天相信大家都被“瘋狂學而思”刷屏了。這讓我想起了西哲著名的“存在即合理”,合理不是說它正確,而是說自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因此,對這件事的觀察,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然后分析為什么會這樣。
現在看來“瘋狂學而思”早已不是一城一地的事兒了,而是彌漫到了全國。這其中盡管也有個別優秀的孩子完全是基于興趣,并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但絕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恐怕都是被裹挾、不得不進去的,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強烈的焦慮情緒了。
之所以要搶著入讀以“學而思”為代表的這類校外補習班,其實就是為了升學,特別是小升初,在很多家長心中孩子如果上不了一所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這輩子就完了——相信很多學校在家長會上就是這么耳提面命的。從這個角度而言,“學而思”的“激發興趣,培養習慣,塑造品格”的美好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基本上是南轅北轍,因為它在教學中將一切知識都進行了高明的技術化程式化處理、灌輸,目的只有一個:考高分。
以“學而思”為代表的這類校外補習機構肯定不是主動出現的,不是供給產生需求,而是相反,是需求產生供給。所以需要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需求?為什么這樣的需求更多地只能在這些校外補習機構而不是正規的學校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