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擠不堪的人潮和車流,震耳欲聾的喇叭聲和喊叫聲,小朋友在人海中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爸媽,家長也不斷地四處張望尋找自己小孩的影蹤。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發生在放學時段市區各所小學門口。連日來,有不少家長來電反映,放學時段的小學門口儼然成了交通堵塞重災區,放學接孩子回家成了自己一天中最頭痛的事情。11月3日起,記者接連幾天在放學時段走訪了漳州薌城實小、東鋪頭中心小學、西橋中心小學、實驗小學、通北小學等主城區的5所小學,進行實地調查。
放學時段的西橋中心小學門口擁堵不堪
薌城實小和東鋪頭中心小學位于漳州市區瑞京路。瑞京路在老城區,只有兩車道,人流量、車流量大。當天上午不到11點,已有不少家長騎著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等涌入,在東鋪頭中心小學門口等著接小孩,道路開始擁堵。而薌城實小更堵,一邊接鐘法路,一邊接延安南路,還與芳華北路交叉,一到放學時間,兩三百個家長聚集此處,整個校門口一下子水泄不通。漳州實驗小學的兩個校區分別在勝利路和騰飛路上,鬧市區車流量大。每個校區都有近千名家長來接孩子,易造成擁堵現象。3日上午臨近放學,漳州實小勝利路的校區門口,車從學校一直排到大通北路。西橋中心小學所在的修文西路,也是交通要道。放學時,摩托車、助力車等亂停放,容易導致交通堵塞。通北中心小學位于延安廣場二期對面,一到放學時間,通往學校的小路經常被擠得滿滿當當,一般要等到半小時后才能恢復通行。
對于小學門口的擁堵狀況,許多家長滿腹牢騷。黃先生說,每次下班便急匆匆地趕到學校門口接孩子,車得停在老遠,步行進入,但即使如此也是無濟于事,校門口滿滿當當的電動車和家長,場面擁擠不堪,好不容易才能找到自己的孩子,每次接孩子都得花半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劉女士對于接小孩的苦衷也深有同感,曾經因為接孩子受過輕傷。她說,有一回去接孩子,由于校門口人滿為患,被人擠倒在地,跌坐在人潮中半天都沒法爬起來。“我能理解家長的心情,大家都想早點接到孩子,但是也不能不顧別人的安全啊,萬一擠倒的是小孩子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實針對放學時段校門口擁堵的情況,各個小學也想盡了很多辦法。比如,通北中心小學曾校長告訴記者,今年學校在校門口裝了一個擴音器,告知哪個年段的學生要出校門了,通知家長過來接。希望家長接到孩子后,不要逗留,影響交通;而東鋪頭中心小學的做法則采取分流疏導方案,住在西邊的孩子,由老師把孩子帶到校門右側通往建設路的路口;住在東邊的孩子,走主校道通往瑞京路。這樣,開車前來接小孩的家長,可以把車停在鐘法路、女人街、瑞京西路附近,步行兩三百米到校門口接孩子,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學校周邊的交通壓力。
想了這么多法子,怎么還是不能解決學校門口的擁堵問題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采訪了薌城區交警大隊的劉警官。據小劉介紹,不只是各所小學為擁堵情況抓破了腦袋,交警大隊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來保證放學高峰期小學門口的交通秩序。從2010年起,薌城交警大隊就開始實行護學崗執勤,在市區的13所小學門口,每天都會有一名交警在放學時維護現場的交通秩序,保證不造成小學門口道路擁堵的情況。小劉坦言,漳州的道路相對來說比較狹長,特別是在市中心的一些小學,門前的道路空間不大,車流和人流的通行率比較低,目前交警方面只能夠保證不長時間的堵車,但是通行速度緩慢的情況依然無法解決。
-記者方一凡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