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錢還多得花不完。2014年被稱為中國資本的狂熱期,這段時間,金亦冶形容:“大多數公司,稍微包裝一下,都能拿到投資。”按照一般規律,每隔三到五年,資本就會“冷”一次;但在中國,最近一波寒潮,距上一波寒潮僅僅只隔了一年多時間,錢離開得實在太快。
金亦冶因此覺得現實殘酷,“拿不到錢,再好的商業模式也活不下來。”Ping++活了下來。金亦冶創辦的這個小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砸錢,而是沖著掙錢的目標在努力。它為各種中小企業提供創業初期所急需的交易管理、支付業務服務。中小企業不需要自己聘用專門的技術人員,只要給Ping++一筆錢,它就能直接為其提供與支付寶、微信、銀聯等支付終端相連的技術。
除了連接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外,Ping++還有95%的業務收入來源于訂單管理業務,它能告訴雇主最近產生了哪些退款記錄,對財務進行報表、對賬、監控等。明眼人很快就能發現這門“生意”的好處和壞處。好處是,它的服務對象幾乎涉及所有與互聯網有關的中小企業以及那些正在謀求轉型的傳統企業;壞處是,這種商業模式太容易被模仿了。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有一個四五人的技術團隊,外加一名人脈足夠廣的銷售兼CEO,就可以開一間與Ping++具有差不多相同功能的新公司。新公司的收費可做到比Ping++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