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這幾天,您的孩子有沒有一提上學就難受,或者上學期間打不起精神?如果有,小心“開學綜合征”找上門。
福建省兒童醫院發育行為兒科執行主任楊友介紹說,“開學綜合征”是指中小學生一種明顯不適應新學期學習生活的非器質性的異常表現。第一種是行為上的,孩子可能拒絕去上學,就算去了也會出現遲到早退、坐不住、發脾氣、頂撞老師等行為。第二種是生理上的,表現為排除身體疾病層面的失眠、睡不實、困倦、沒精神、頭暈、惡心、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等。第三種是心理上的,表現為記憶力或理解力下降、厭學、情緒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
據介紹,“開學綜合征”易感人群主要有適應能力較差、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的學生;在校常常受到老師批評,且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明明很努力卻依然得不到家長肯定,學習成果與家長期望不符的學生;對自己高標準、高要求,急于求成的學生;曾在校遭遇過挫折(如校園霸凌、不公平對待)的學生;以及受入學、升學、轉學等環境變化影響,可能出現適應障礙,產生焦慮、郁悶、社交困難、壓力巨大并難以調適的學生。
楊友表示,經積極引導和自主調節,多數孩子的“開學綜合征”會逐漸消失。但如果癥狀較重或癥狀持續存在,會導致孩子無法堅持完成學業,或者發展為軀體形式障礙、適應障礙、焦慮障礙等。所以,當癥狀較重或持續超過兩周未好轉,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問題的呈現。”楊友提醒,家長要樹立防微杜漸、積極防治的意識,給予孩子適度關注,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要和孩子交朋友,滿足他們的安全感、被尊重感,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愛的。開學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及時總結假期收獲,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最好有1至2周的緩沖期。如發現孩子有異常變化,要耐心詢問及傾聽孩子訴說的困難和痛苦,對孩子表達出真誠的關心和理解,積極進行疏導及鼓勵。(記者 張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