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
新課標I卷
試題內(nèi)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起重溫廣東近20年的
高考作文題
↓↓↓
2022年
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shù)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chǔ),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
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
材料作文
2019年
材料作文
2018年
材料作文
2017年
材料作文
2016年
漫畫作文
2015年
從不同途徑感知自然
2014年
膠片與數(shù)碼時代
2013年
富翁捐助三家庭
2012年
選擇生活時代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jīng)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
居里夫人在寫給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說:“你寫信對我說,你愿意生在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則對我肯定地說過,她寧可生得晚些,生在未來的世紀里。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2011年
回到原點
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原點”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請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lián)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含標點符號)。
2010年
與你為鄰
你我為鄰,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鄰,無法回避,卻可有所選擇。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以《與你為鄰》為標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09年
常識
我們生活在常識中,常識與我們同行。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而出新……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
2008年
不要輕易說“不”
請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寫一篇文章。
2007年
傳遞
萬物在傳遞中綿延不已,人類在傳遞中生生不息。技藝、經(jīng)驗可以傳遞,思想、感情可以傳遞……請以“傳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
雕刻心中的天使
一個雕刻家在細心雕刻一塊尚未成形的大理石,頭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個美麗的天使。這時,一個小女孩問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頭里的?雕刻家回答:石頭里本沒有天使,但因為我是在用心雕刻”。請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2005年
紀念
紀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對人對事進行懷念。它既可以是國家民族對過去榮譽的回憶,對過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個人對事對親朋的懷念。形式或許不同,意義同樣真切。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歷史的回音。它堅守信念,傳遞勇氣;它珍藏感動,分享幸福;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請以“紀念”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2004年
語言與溝通
古時東甌(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帶)人住的是茅屋,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為此痛苦不已。有個東甌商人到晉國去,聽說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現(xiàn)之處,就無虎。東甌商人回去后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國君。由于東甌話“火”和“虎”的讀音毫無區(qū)別,國君誤以為馮婦善于“撲火”,便以隆重的禮節(jié)從晉國請來了馮婦。第二天市場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訴馮婦,馮婦捋起袖子跟著眾人跑出去,卻找不到虎。大火燒到王宮,大家推著馮婦往火里沖,馮婦被活活燒死。那個商人也因此而獲罪。(據(jù)《 郁離子· 馮婦》 改編)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語言溝通的問題,彼此一再產(chǎn)生誤解,以致馮婦葬身火海。由此可見,語言上的溝通成功與否,有時影響巨大。請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結(jié)合個人見聞、感受或?qū)W習語言的體會。
2003年
感情親疏和認知事物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栽诂F(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guān)系呢?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當年的你,寫下了怎樣的文章?
現(xiàn)在的你,又會如何下筆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