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會育兒支持體系
專家認為,在撫養孩子過程中,父母可以不在場,但父母之愛絕不能缺席。都市“返鄉兒童”的背后,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所承受的巨大的育兒壓力,要減輕這種壓力,需要從政府、市場、家庭等多方發力,共同建立科學合理的育兒社會支持體系。
首都師范大學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康麗穎指出,孩子由父母帶大是最好的,如果父母沒時間,選擇送祖輩扶養,一定要考慮祖輩是否有育兒能力。建議父母要和祖輩一起制定規劃,參與到孩子扶養當中,多和孩子溝通,包括面對面和視頻。父母不要因為工作忙,就把對孩子的教育、撫養完全交給祖輩。
北京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晚上到家后,夫妻倆都要通過視頻和兒子說說話,一般每個月都開車回老家一次,和兒子一起過周末。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黃家亮認為,都市“返鄉兒童”問題的背后,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所承受的巨大的育兒壓力,要減輕這種壓力,需要從家庭、市場、政府等多方面綜合發力,共同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育兒支持體系。
據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段婷婷介紹,近年北京市人口出現波段性生育高峰,流動人口快速增長,3~6歲入園學額緊張,不少公立幼兒園取消了托班或親子班,托幼服務資源愈加匱乏。再加上,托幼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機構收費較高,能同時提供托幼照料和教育服務的機構少,難以滿足家庭,尤其是雙職工家庭的托幼需求。
黃家亮建議,在政府層面,鼓勵幼兒園或其他社會力量開設幼兒日托服務,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逐步構建0~3歲育兒支持服務體系;在市場層面,鼓勵規范以小飯桌形式托管幼兒模式的發展;在社區、家庭層面,可以探索建立同小區多戶低齡兒童家庭互助組織,或者借鑒日本等國家在婚姻法等方面對全職家庭主婦的保護,讓女性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回歸家庭,而無須考慮經濟、社保等方面的壓力。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這一問題變得更具緊迫性。一些受訪家長反映,近年來二孩放開了,但自己根本不敢生。“有朋友生了二孩,把7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四居室,客廳才6平方米,特別促狹壓抑,”一名受訪家長說。
目前,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托幼服務發展,把托幼服務視為政府責任的一部分。我國也應該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盡快制定托幼服務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法規,出臺托幼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托幼服務機構設置管理辦法。(記者程士華、關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