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許是春節期間太寂寞,碩士博士們只想解解悶,他們的扒皮熱情高漲,完全停不下來。
有人又找出了和翟博士同屆的北電其他博士的名單,并且,一個個查詢人家的論文發表情況,還做出了表格……
其中有個別人確實也沒發核心期刊論文……但是,這19個同屆博士還都正兒八經地發過了論文。
甚至,有網友拿著翟博士那些同學的論文去做查重檢測了,要看看這一屆畢業學生整體水平如何。
還有人支招,上下五屆都可以查一查,看看水分幾成……
翟博士同學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有人調侃,這比被教育部查重抽中了還狠。
這幾天,翟博士上上下下了好多次微博。可能想說些什么,終究沒說。
翟博士的工作室發了個很復雜的聲明。總而言之,就是說他完全符合北京電影學院2014級博士學位授予細則的各項要求。
然而,網友只有一個問題——論文呢?論文呢?論文呢?
還有人給北京大學發私信和郵件,詢問說翟天臨沒有代表性學術成果,怎么就成了北大光華的博士后了呢?
這幾天,翟博士的熱度居高不下。
粉絲覺得委屈,說翟天臨是個好演員,用心鉆研演技,比只知道炒作的小鮮肉要好得多。
當然,如果翟天臨只是個演員,就我們就用演員的標準去評價他——他確實不錯,他在《軍師聯盟》里塑造的楊修、在《白鹿原》里飾演的白孝文,都讓人念念不忘,都經典,都精彩。
可是,翟天臨也是個博士,是個正兒八經的博士。
既然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學者,是研究人員,就同樣適用于學術圈的標準。
別人沒有論文不能畢業,他怎么就畢業了?別人沒有足夠豐富的學術成果夠不著北大的門,他為什么就可以?
你說翟天臨冤不冤,也冤。學位是北電給的,通知書是北大發的。這兩所著名學府開了方便之門。只需要他們出來走兩步,解釋一下翟博士的特殊之處,或許大家還是能夠充分理解。
又或許,翟博士確實有科研成果,只是沒有發表在中文期刊,或者數據庫中暫時檢索不到——他根本就是蒙冤了。
但這一通“吃瓜大戲”,也是一種提醒——做學術并非兒戲。學術成果擺在那里,就算深藏在數據庫中,引用量為零,但它也隨時有可能會被翻出來,被同行審閱。
每一篇不遵守學術規范的論文,每一項不遵守科研誠信的行為,都可能在某個時候,被引爆。
學術成果,理應為人類的知識庫添磚加瓦,哪怕只是為恢弘的知識大廈中增添那么一點點屬于作者的色彩,或者為后人為同行留下那么一點點啟發,也算不白以學術為業。
博士頭銜,不是一個輕飄飄的榮譽稱號。
翟博士因為身處演藝圈,知名度高了點,引來了這一通“扒皮”。其實,還有多少并不為公眾注意的“博士”,靠著看起來并不符合普遍規定的學術成果,水著水著就畢了業。
不管是個人,還是科研機構,多點對學術、對規則的敬畏之心,路,才能走得更穩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