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8年7月,又一份反映特崗教師待遇問題的求助信出現在一家中央主流媒體網站的政務留言板上。
中共渭南市委辦公室回復,根據臨渭區委辦公室調查,2018年5月22日已提出了《關于解決特崗教師待遇問題的報告》,對落實特崗教師待遇提出了解決意見,目前,區教育和財政部門正在協商具體實施方案,方案出臺后予以落實。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臨渭區教育局見到了這份報告。問及雙方是否討論或拿出具體實施方案時,在場的3位工作人員的觀點時有出入。
“不用溝通,報告里說明有209名特崗教師在崗,那財政局的預算應該是按這209名來做,從2015年的開始。”申毅重復道,“就從報告里的這209人開始做預算。我側面了解到,財政局已經開始執行了,我們等到批示件后肯定積極對接。”
在區教育局人事股股長申毅給出回復前,記者曾致電臨渭區教育局人事股咨詢相關問題,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說,“領導批示‘解決’,但是具體咋解決沒說。”在電話里,這位工作人員解釋,前幾年到任的特崗教師也要解決相關問題,涉及人數多,需要等待。
李旗認為,政府批示到財政局,財政局和教育局對接。“哪年,多少人,做多少預算。”在他看來,雙方“肯定溝通過了,跟誰溝通的不知道,只要有人溝通就不影響事情”。
直到結束了一天的等待,他們未能找到有和財政局溝通對接過的相關人員。
渭南市特崗辦公室招聘負責人李陽向記者解釋,特崗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包括來源等由市縣區級財政負責。
“市特崗辦會督辦,但是我們和區縣教育局之間是指導關系。”李陽回復,“我們會盡快督促他們協調落實,但是無權從行政方面強制,只能通過削減計劃來督促落實。”
同時,李陽也提出了疑問:“工資待遇的落實主要是教育部門,但是要協調財政部門,所以這個的協調是不是縣政府這邊?”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院長鄭新蓉對特崗計劃進行了持續的關注和研究,在一份利用11省13縣的調研數據和實地訪談,針對特崗教師實施效果的文章中指出,“不少‘特崗計劃’實施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本級財政基礎薄弱,財政自給率低”,故“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會理會中央政策要求,僅落實中央財政的工資性補助”。
在“特崗計劃”實施10年之際,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院院長鄔志輝通過對吉林省新聘特崗教師進行調查發現,特崗教師的工資待遇、考研、再就業等方面還需要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在建議中,他們提到“提升特崗教師的工資性補助標準”。同時建議,“為避免地方財力不足影響特崗教師待遇提升,可加大農村教育公益性宣傳。在現有財力的基礎上,接受各種形式的社會捐贈,設立特崗教師專項基金,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持。”
李旗和時萬新分別強調,“2017年,區教育局已經開始考慮這個(特崗教師待遇)問題,當年就和區政府、財政局開始溝通。”
2016年,曾有特崗教師在政務網站上留言提問待遇問題。網上顯示出臨渭區教育局的回復是:“同區級相關部門積極協調,予以解決。”
而2018年6月,在臨渭區政府網站輿情回復板塊中的另一份回復仍顯示:“同區級相關部門積極協調,予以盡快解決特崗教師待遇問題。”
程艷和同事感覺被敷衍了,這群教師發現,“回復”除了從合同中粘貼語句,另5句話中竟出現了語句不通、多字的情況。
但他們也自我安慰著,畢竟加了“盡快”兩字。(應受訪對象要求,程艷、李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