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暨"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是今年全國教育大會后,首個以"教育評價體系"為主題的論壇,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教育評價體系進行切實討論。
減負迫在眉睫,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是根源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是中國教育中的一道難題,從建國之初就已經存在,被稱作當代中國教育最大的"頑癥"。論壇期間,一起教育科技聯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共同發布了一份《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依托線上調查平臺,采樣涉及我國多個省市、小學六個年級上萬名學生及其家長。
《報告》顯示,近四成家長覺得學生壓力重、六成學生參加輔導班、約三成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就被強行叫醒……面對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象,超七成家長支持減負。
減負時代,為何孩子們的學業負擔還是如此之重?就《報告》來看,由于中、高考競爭加劇,升學壓力已經傳導至小學,由此引發學生家長過度焦慮和學校以中高考為指揮棒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導致學生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追根究底,其實是中國教育評價體系出了問題。
減負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但何為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呢?《報告》展示了家長對于減負的建議,以期為減負提供新思路和新啟發:一、轉變教育質量評價理念,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二、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三、家長的期望合理化,正確對待子女的成才;四、配置多元課程,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
除此之外,由于時代發展,社會人才需求早已發生變化,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在逐漸成為普通用戶的基本需求,而在線作業平臺對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與人溝通、合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滿足了家長的訴求。因此,家長對"減少作業時間,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業效率"的減負方式最認可。
在線作業平臺備受認可,在"學分銀行"概念下變身"儲蓄所"
同時,對于在線作業平臺、在線教育等應"互聯網"運而生的線上學習的方式,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表示了認可。在論壇期間,朱永新發表《"學分銀行"制度與未來教育評價》主題演講,他認為教育變革要達到以個人建構知識體系為主體,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他提出了"學分銀行"的概念。
在"學分銀行"體系下,"學分"是度量學習成果的單位,個人賬戶是所有學生用身份證號建立的,甚至胎教、幼教也可以在上面生成記錄,一個人的學習記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態的過程,未來的學習會是真正的終身學習。
那么,誰來給這個賬戶去存錢呢?朱永新說道:"當然必須有各種各樣的儲蓄所,比如說'一起教育科技'就是一個儲蓄所,也就是說在它上面所學習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得到原生態的記錄,轉化到個人生態上,補習機構、學校等未來所有的教育資源提供者都可以具備儲蓄所的功能。我提出來叫'未來學習中心'的概念,就是未來所有的教育資源提供方都是不同的學習中心,打破了現在學校教育一統天下的格局。"
當然,對于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必須嚴格管理,才能保證學分不亂不濫。朱永新提到:"中央銀行必須對整個學分銀行管理進行,比如說它要對我們各種各樣的儲蓄所的資質進行認定,亂發證書不行,亂給分數不行。"
在"學分銀行"的運行世界中,公辦和民辦是打通的,國內和國外也是打通的,線上和線下也是可并行的。朱永新說道:"我們知道網絡學習很重要,今后的學習一定是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結合體。未來我們能不能實現網絡學校,允許不允許我們中國的網絡教育機構發小學文憑、中學文憑甚至于大學文憑,我相信未來應該是有可能的。"
到那時,各個教育階段之間存在的鴻溝、學歷和非學歷教育之間存在的鴻溝、公辦和民辦之間存在的鴻溝、國內和國外的教育資源存在著的鴻溝、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之間存在的鴻溝,都能通過學分銀行這樣一個體系有效地填平。
"學分銀行"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暢想,朱永新認為,人人可以學習,處處能夠學習,實時可以學習的未來學習中心,對于整個教育體系的重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說道,"這么多年我們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在教育技術上突破也那么多,但是沒有很大變革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結構性的變化,這個結構性的變化將會給我們帶來整個教育新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