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需要我們對生活方式展開一場革命
10月18日下午,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們走進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為同學們進行愛眼護眼健康科普宣教和視力篩查。“未來,我們要為每個孩子建立眼科健康檔案,對他們的視力狀況進行動態跟蹤。”同仁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些孩子現在視力很好,但已經發現近視發生的趨勢,要及早地干預。例如同樣是近視200度,發生在7歲和13歲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不能單純按度數衡量。如果不持續關注,近視的程度有可能越來越深。”唐萍表示,建立視力健康檔案,最大的意義是衡量其近視發展的速度和預測其將來發展的趨勢,及早采取干預。
據悉,上海市已連續三輪開展聚焦青少年近視的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建成覆蓋全市4~18歲青少年的屈光發育檔案體系,分類管理,早期預警、發現和矯治近視,將視力健康管理納入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截至目前,建立視力檔案177萬人、篩查327萬人,服務全程信息化,建立“互聯網+明眸”APP眼健康服務平臺。武漢市研究開發了“智能監測與數字化視力健康管理系統”,快速建立規范化學生視力健康基本檔案,全程管控學生視力健康狀況,并在全市開展中小學生近視率摸底建檔工作,預計年底前完成全市15個區百萬中小學生近視率篩查建檔工作。
“要真正推動近視防控,就需要我們對生活方式展開一場移風易俗的革命。”王登峰認為,“防控近視的措施沒能落到實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過重的課內課外學業負擔,也包括家庭和社會對青少年視力問題的忽視。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采取全社會、全方位的行動,讓青少年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既能提高素質,又能實現良好發展。”
“從整體上來講,需要思考我們的教育如何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對體育、戶外活動的態度,對孩子升學等問題的態度,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短視的問題,也就不可能真正解決近視的問題。無論對學習、生活和工作,還是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我們都不能短視,不能只重眼前得失。讓孩子多看幾小時書,多背幾個外文單詞,可能對他提高學習成績確實有效,但對他的未來發展,是否更有利,這不僅是家長,也是整個社會需要深思的問題。”王登峰表示。(記者 周世祥 靳曉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