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日前印發,廣東省教育廳昨日舉行專場新聞通氣會。數據顯示,2017年底,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137.4萬人,與2012年相比,增長19.2%。5年增加22.2萬專任教師。
此外,《實施意見》還明確,鼓勵高等學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向地市和高等學校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嚴控師范院校更名為非師范院校。
數據: 全省專任教師137.4萬人5年增2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不斷協調發展。2017年底,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137.4萬人,比2012年底增加22.2萬人,增長19.2%。各級各類學校生師比明顯下降,幼兒園生師比從19.6下降至15.7,初中生師比從16.2下降至12.7,高中生師比從15.9下降至12.5。為此,《實施意見》提出明確的目標:到2022年,全省教師隊伍結構性緊缺狀況基本緩解,教師學歷明顯提升,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0%,小學、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分別達到80%和95%,高中階段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比例達到20%,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穩定在60%以上,高等學校新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600名以上。
到2035年左右,全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穩居國內先進地區行列。
待遇: 績效工資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廣東教師待遇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7年底,粵東西北地區公辦學校教師月平均工資水平較2012年增長近80%。2013年以來,實施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省財政累計投入117億元。2017年全省有33萬名鄉村教師獲得月均912元的生活補助,最高的達到每月1750元。2018年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到人均每月不低于1000元。
接下來,根據《實施意見》的要求,還要繼續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要確保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確保縣域內農村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城鎮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同時,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全面落實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培養: 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
廣東省專任教師學歷層次顯著提高,2017年底與2012年底相比,幼兒園教師具有大專學歷的比例從54.3%提高到76.0%,小學、初中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比例分別從29.7%、67.3%提高到59.5%、87.0%。公辦本科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從32.97%提升至46.5%;公辦高職院校具有碩士學位教師比例從47.96%提升至57%。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三年新增國家級人才685人,較建設初期增長103%。
目前廣東省開設師范類專業的高等學校共有40所,其中本科20所,專科20所;開設的師范類專業總數為349個,其中包括本科202個和專科146個,專業類型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職業教育(本科27個);師范類專業在校生共計122105人,其中本科78905人,專科43200人。
根據《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置主要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
管理: 鼓勵高校試點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
《實施意見》要求,接下來要繼續推動城鄉教師交流輪崗,建立縣域內城鄉教師定期流動的剛性約束機制,明確縣域內每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城鄉交流人數占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9年以上,校長在同一學校任滿2屆,原則上要在本縣域內交流輪崗。2017年全省共3.9萬名校長教師參與交流,占符合交流條件教師數的17.8%,其中縣級以上骨干教師約占21%。
《實施意見》明確,嚴控師范院校更名為非師范院校。鼓勵高等學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試點,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推動建立高等學校職員晉升、交流、任職、薪酬等相關待遇保障制度及按規定參加養老保險。
同時,向地市和高等學校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提高學校中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據統計,2017年,全省共有34722名教師晉升職稱,其中高級以上教師10764人。(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靜 通訊員粵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