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師教育迫切需要二次轉型,而校內教師教育資源分散,嚴重制約師范院校提升教師教育質量。”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說。他把整合教師教育資源視為師范院校二次轉型的關鍵,而華南師范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部正是破局之舉。
“華南師大成立教師教育學部,是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的首創之舉。這為師范院校整合分散的教師教育資源開了好頭。”在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看來,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將來做好職前職后一體化等工作,雖面臨諸多挑戰,但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近日,華南師大召開教師教育學部、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揭牌儀式暨教師教育高端研討會。與會人員深度探討如何破解校內教師教育資源四零八散的現狀,更好地讓《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落地生根。
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怎樣珠聯璧合?
“師范院校里的教師教育職前培養、職后培訓部門原本應珠聯璧合,充分發揮一方學術資源豐厚、一方名師名校長和實踐資源豐厚的優勢。”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常務副部長王紅發現,在部分師范院校,兩部門并未打通。
王紅解釋說,部分師范院校只把職前培養看作主業、正事,對職后培訓相對輕視,視為副業甚至只是創收的“菜籃子”,而沒意識到,在新的教育發展形態下,教師培訓已成為師范院校的“內生使命”。
“兩部門各自為政,雙方不但不能互通有無、資源同享,還經常鬧矛盾。”讓某高校教師教育學院負責人頭疼的是,由于職后培訓部門需要從職前培養部門調配學科教師,職前培養部門常指責其干擾了本科教學秩序。職前培養部門本來也需要職后培訓部門大量在訓校長、教師,為師范生帶來接地氣的指導,但少數職前培養部門依然沿用傳統以理論教育為主的育人模式,教師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匹配。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周彬也發現,在部分師范院校,往往是教師培訓讓位于教師培養,教師培養讓位于人才培養,人才培養讓位于科學研究。據周彬了解,少數師范院校不僅沒看到教師培訓對職前師范生培養的反哺,甚至把教師培訓部門看成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構。
“正由于各自為戰、資源分散,部分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的教育教師工作趨于弱化、邊緣化。”顧明遠惋惜地說,近年來,部分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資源有所流失,教師教育在部分師范院校成了“配角”。
“隨著信息化等變量引發的教育變革加速,以及教師功能的演變,單憑在師范院校的4年所學所得,難以支撐教師職業實踐的40年,教師職后培訓愈加重要。”王紅認為,師范院校要更加重視教師培訓,而當務之急是成立專門機構統籌資源。
華南師大副校長兼教師教育學部部長胡欽太發現,盡管部分師范院校成立了教師教育學院,寄希望于該部門能扛起職前職后一體化的大旗,但成效甚微,“如果校內教師教育資源缺乏‘主心骨’統籌,仍是多部門各管一塊,各自為政的狀態就會持續”。
“新時代對教師教育的新要求,倒逼師范院校必須整合教師教育資源,服務新需求。”華南師大校長王恩科認為,師范院校要“瞻前顧后”,促進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發展。
怎樣優化教師教育的組織機構?
“我們學了很多理論知識,而校長、教師實踐經驗豐富,與他們互動,我們能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踐。”華南師大2017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張云婷通過參與該校承擔的“國培計劃”等項目,接觸了很多中小學校長、教師。她在向在訓校長、教師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入,還有機會將學校管理理論應用于實踐。這僅是華南師大借助教師教育學部,整合教師教育職前職后資源,促進人才培養一體化的縮影。
“整合教師教育資源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推進職前、職后教育一體化。師范院校應認真落實《意見》要求,優化教師教育組織機構,把學校真正辦成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的基地。”在顧明遠看來,師范院校不但要打造成教師的“搖籃”,還要著力建成教師成長的“加油站”。
朱旭東把師范院校是否成立專門化、實體化、獨立型的教師教育機構,視為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成敗的關鍵之一。在他看來,如無以專業為組織邏輯的教師教育機構,根據師范生、在職教師的成長規律,發揮牽頭協調、資源統籌作用,改革往往事倍功半。
“教師教育‘九龍治水’的管理模式讓很多師范院校頭疼,我校希望把教師教育學部打造成學校教師教育‘領頭羊’,終結教師教育‘政出多門’的狀態。”王恩科介紹說,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集教學、科研、管理于一體,統領全校教師教育工作、統籌全校教師教育資源,引領從本科到博士等層次的師范類人才培養,以及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校長、行政干部的職后培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