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辛苦三年,上大學就輕松了!”不少家長或中學老師常說的這句話將變得不合時宜。今年6月底,教育部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劍指本科教育質量問題。改革開放40年,教育部召開全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這還是第一次。
近日,教育部又接連印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和“新時代高教40條”,要求嚴把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制度。
日前,記者走進廣州部分高校,看看這輪變革將對學校、老師和學生帶來什么變化。據悉,有的高校幾年前已取消“清考”,有的則從2018級新生起取消“清考”制度。大學教育“嚴進寬出”的現象,有望成為歷史。
“我們好命苦啊!”這學期,在廣州大學2018級的一個新生群里,當得知學校已經取消清考制度后,有新生開玩笑“叫苦不迭”。廣州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蔡忠兵看到這句話,笑了。“讓學生一入學就知道要好好對待學習,是樁好事。”
“高中辛苦三年,上大學就輕松了!”不少學生在高中階段,都曾聽家長或老師說過類似的話。一些大學生也確實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本科四年。有的學生不好好上課,到了期末突擊一番,圖個及格以混學分,如果掛科,反正還有重修補考,補考沒過,還有畢業前最后一次的考試機會——“清考”。
畢業應當容易還是不容易,這對于教育來說一直是個問題。
美國本科畢業率僅50%
廈門大學教授鄔大光分析中美兩國本科生近十年的畢業率數據發現,美國大學本科畢業率約為50%,不同類型、不同競爭力的大學,乃至相同類型、相同競爭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率都存在明顯差異;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率則超過90%,不同類型、不同競爭力的大學本科畢業率無明顯差異。
“大學本科高畢業率使得高校辦學水平看似具有一個很高的水準,其實是辦學質量的異化或錯位。”鄔大光認為,中美兩國大學本科畢業率之間的反差,歸根結底還是一所大學在人才培養上究竟是堅持“嚴進寬出”還是“寬進嚴出”的選擇問題。他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進行淘汰的大學,不是一所好的大學;沒有進行淘汰的大學,無法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鄔大光認為,大學的輕松現象,看起來是出現在學生身上,背后遮蔽的是大學的管理問題。絕不應該把大學輕松的責任推到學生和教師身上,不該埋怨大學生和教師是輕松的“制造者”,其實是大學的管理制度和水平“制造”的,大學生只不過成了管理制度的“犧牲品”和“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