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教育 > 教育新聞 > 正文

報告:超9成未成年人上網時遇到不良信息侵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6-01-07 11:21 http://www.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1月5日,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發布“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該系列調查始于2006年,已連續開展9年。本次報告是2014年11月以來,對全國10省(區、市)90所城市和農村中小學校的7736名學生,及1544名家長和99名老師的互聯網運用狀況進行實地調查 得到的結果。

  調查顯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聯網的經歷,遠高于我國網民的總體觸網率。娛樂游戲、完成作業、查閱資料和放松休息是他們上網的主要目的。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在10歲以前。同時,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網時遇到過不良信息的侵擾。

  調查顯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網時遇到過種類多樣的不良信息,其中63.4%的未成年人在上網時遇到過廣告推銷,42.2%的未成年人上網時遇 到過騷擾信息。木馬病毒、謠言、粗俗語言和黃色圖片也是未成年人上網時會遇到的,分別占24.6%、24.1%、21.3%和21.1%。52.0%的未 成年人表示廣告是不良信息的主要來源,視頻、游戲、搜索和QQ個人空間也是不良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分別占32.9%、30.3%、28.7%和 23.0%。此外,也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在網上交往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網友的網絡暴力。

  調查還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擁有自 己的手機,其中近九成使用過手機上網,六成以上每天用手機上網一次以上。睡前、課間休息、上學路上和 做作業時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時間。聊天、聽音樂、玩游戲和看視頻是未成年人手機上網的主要活動,分別占72.0%、65.4%、26.9%和 24.0%。

  在未成年人網絡交往方面,85.7%的未成年人在網上交流的是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50.9%的未成年人在網上結交到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新朋友。正能量和社會和諧的事件是他們轉發過最多的信息,占比為58.7%。

  本次報告新增了對留守兒童的數據分析。調查顯示,80.9%的留守兒童使用過互聯網,67.9%的人在家里能夠上網,兩項數據均低于整體水平。10歲以前接觸互聯網的留守兒童僅占43.0%,相較于城市和農村未成年人,他們首次觸網的年齡較為滯后。

  報告提出,可參考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快相關立法進程,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止青少年受到網絡色情、網絡欺凌、網絡犯罪等侵害 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堅持構建良好秩序,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同時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進一步運用行業協會、媒 體、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加強網絡服務業自律,完善群眾監督、投訴機制;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引導互聯網管理者、從業者和使用者樹立法律意 識、依法依規地從事互聯網相關工作,共同為凈化網絡環境、建立綠色和諧的網絡氛圍而努力,讓青少年更好地參與到互聯網生活中。(記者李立紅)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2025年陜西高考成績查詢入口 陜西省教育考
  • 2025年新疆高考成績查詢入口 新疆維吾爾自
  • 2025年山東高考成績查詢方式:分數線公布時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人社部: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需要繳納3%個人 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研討會舉行 李干 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輪胎 以下哪一項屬于消防員的職責范疇?螞蟻新 南平:“我們有責任用所學反哺鄉村” 福建4地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 晉江:文體旅融合繪就縣域發展新圖景 龍巖: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