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大戰是否會延伸到中國留學生簽證?這是近期網上流行的說法之一,但這個邏輯很難成立。
西方的貿易體系中,教育一直是一個重要行業。根據去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美國作為第一大留學目的國,目前各類國際學生達到108萬,其中來自中國的在讀學生35萬人。國際學生增加,從貿易角度看對美國有利。根據美國商務部報告,國際學生在2016年對美國的經濟貢獻是390億美元,按此測算,中國留學生的貢獻可能超過130億美元。
最近,很多輿論借中美貿易大戰大談美國限制赴美留學簽證,其背后可能是一些留學中介機構與學校的恐慌營銷需要,以敦促家長盡快簽約而已,原因是目前已經進入年度留學市場的最高峰。
限制中國赴美留學生簽證說之所以興盛,是有原因的。2017年12月18日,美國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完全把中國放在了一個對手的位置,并再次強調了所謂偷竊高新技術的問題。與此報告關聯,“通過限制簽證的方式,以防止外國人盜用知識產權。特別是前往美國學習科學、工程、數學和高科技的中國人”的說法就出來了。據此,一些輿論解讀稱美國要開始限制中國留學生,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專業的學生要遭殃了。
那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真的會大面積受到影響嗎?這需要冷靜分析。影響赴美留學,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學是否錄取;另一個是簽證。為此,從大學角度看,美國大學有自己的自主權,而且美國大學主流文化并不是完全支持特朗普的,不可能采取太多種族歧視性、過度政治化的措施。我們再看簽證及相關聯的美國政策問題。其實,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很多人根據上面的報告就得出結論——美國準備限制中國留學生簽證,這是不準確的。當然,報告具有重要的指向意義,但對高新技術專業的限制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做的。而且,特朗普在談到這份報告時,有極其矛盾的說法,一方面要限制、減少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學生簽證,但另一方面強調要吸收引進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