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精益求精?保證高質量產品
保持歸零心態,這只能幫助海歸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讓產品打入市場,還需高質量的支撐。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營養學、醫療信息雙碩士學位獲得者陳曉芮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美國X生酮實驗室的創始人,陳曉芮目前正在北京創業。她認為吃苦耐勞和精益求精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充足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沒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就不會有高質量產品和精準服務的產出。陳曉芮認為同創業前輩相比較,“80后”和“90后”創業者的優點是創新意識強,但與此同時,缺少創業前輩那種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
在陳曉芮眼里,一周7天、一天12小時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必修課。劉澤洋的工作強度與陳曉芮相比,也相差不遠。劉澤洋現在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每周最多休息1天。
高強度的精力投入使得陳曉芮養成了精益求精的習慣。為了推動低碳水飲食在國內的傳播,她至少看了10篇國外頂級專家的文獻和相關研究,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對于同行業的競爭,大到質量和價格、小到每一個參數,她都層層把關、親歷親為。她說:“成功倒是其次的。我最享受的還是這種認真做事的狀態。”
關注國家需求?為社會服務
劉廣成是中以大連生物醫療基金、哈爾濱智能制造基金的合伙人。他這個海歸不一般。劉廣成還是“創業導師走進留創園”系列活動的創業導師。他認為,擁有高新技術和專利技術的海歸尤其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顯然更加“吃香”。當下國家在醫療衛生、創新藥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產業缺口比較大,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劉成廣說:“海歸創業時,如果其具有大學或實驗室的科研背景,又進入過企業,也就是完成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職業經理人身份轉變的海歸是最好的。”除了保持歸零心態和精益求精的品質以外,組建團隊的能力、股權分割的能力以及能夠適應本土化環境的能力也很關鍵。
根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出國留學生數量已經突破60萬。在這些留學精英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國創業或回國發展。良好的學歷條件、教育背景和專業技能是海歸創業的“硬件”。但想要創業成功,“軟件”也不可缺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關注國家需求”“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受到青睞的品質將在海歸創業的路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