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在京舉行《將改革進行到底》時政專題片座談會,十余名海歸代表結合專題片,通過分享自己的留學和工作經歷,表達了支持改革、響應改革、投身改革、身體力行、報效祖國的愿望。
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在致辭中表示,通過觀看《將改革進行到底》政論片(以下簡稱“《改革》”),他感到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勵精圖治、披荊斬棘、銳意進取,在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頂層設計為起點,以法制政策為手段,極大地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了新時代。
韓中匯利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艾曙光認為《改革》的成功之處在于其從紀錄片的角度全面展現了我國改革開放39年的進程,“為普通老百姓了解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渠道,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北京市尚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興燕認為司法改革為我國司法系統的完善作出了巨大貢獻,法官責任制簡化了司法程序,促進了司法公平,“責任倒逼司法公正,抓住這一條主線,司法公正才能依法治國”。
作為一名醫生,北京婦產醫院科主任吳青青稱,“改革其實困難很多,但永遠在路上”。她認為醫改中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等制度既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又體現了醫生的價值,增加了雙方的獲得感,“改革為實現健康中國,保障大健康,大衛生增添了動力”。
中央民族大學講師陳志偉、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孟凡臣更為關注《改革》中的教育改革方面。孟凡臣稱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改革不僅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也縮小了中國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為教育帶來巨大變化,“以前留學生來中國學中醫學、語言,現在有很多學經濟、學管理,也有學工科的”,同時他表示,全面深化改革中應注重建設中國的價值觀并使之為世界所接受,他強調中國要對世界有所貢獻也能給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陳志偉對教育扶貧感觸頗深,他講述自己的一名家庭貧困的四川籍學生,考上大學后,不僅自己獲得了生源地貸款,家里也得到了對低保戶的一對一干部幫扶,“孩子最大感受就是黨和政府的幫助,給予他關懷,讓他能免除后顧之憂,安安心心地在學校學習”。
加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閆長明表示對國家在機制方面的改革感到震撼,“全面深化改革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巨大成效”,同時他也表示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帶來思想、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巨大變化,我國在共享經濟等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蔡若明認為應借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機,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自信,不應該再有文化的“崇洋媚外”、自暴自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改革的擁護者、實踐者、親行者、保護者”,“要帶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去響應改革、參與改革、進行改革”。
王丕君表示,歐美同學會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量優秀人才,我們歐美同學會有諸多的優勢和資源,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力量凝聚起來,畫大畫好同心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廣大留學人員的杰出貢獻!”(記者熊旭 實習生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