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教育 > 教育政策 > 正文

教育部:2015起不再招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來源:新浪教育 2015-04-21 18:50 http://www.413629.com/

  近日,教育部發布臨床醫學教育改革通知,規定從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將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調整為臨床醫學專業(“5+3”一體化),即5年本科階段合格者直接進入本校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的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階段。通知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加快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含中醫、口腔、眼視光醫學,以下同)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改革內容及時間

  自2015年起,不再招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將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調整為臨床醫學專業(“5+3”一體化),即5年本科階段合格者直接進入本校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銜接的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階段。

二、招生計劃和學生學籍注冊

  2015年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考慮七年制學生實際規模,在有關高校研究生計劃安排上予以積極支持,合理確定各高校研究生計劃基數。2015年之前入學的七年制學生和2015年及以后“5+3”一體化培養招收的學生,轉入本校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時,均需占用當年研究生計劃,相關研究生計劃在總規模中單列,并納入招生單位當年碩士生招生錄取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后,將學籍注冊為研究生。完成第5年學習后轉入本校后3年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同時也是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

  對完成教學計劃規定內容達到要求的,分階段頒發學歷、學位證書。自2015年起,七年制轉為“5+3”一體化的學校和專業范圍不再擴大,每校“5+3”一體化的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專業招生數量總和不超過150人,每校“5+3”一體化的口腔醫學專業、眼視光醫學專業招生數量總和不超過50人,超過上述招生計劃錄取者錄取資格無效,不予注冊電子學籍。

三、積極穩妥做好在校學生的培養

  2010年以前入學的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按原計劃培養畢業;2010年及之后入學的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根據學生意愿及各校實際情況,可以在完成第5年學習后頒發相應的學歷、學位證書轉入本校后3年的研究生教育階段,或者按原計劃培養畢業。

  有關高校要高度重視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調整為“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工作,結合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學校實際情況,合理確定“5+3”一體化培養的年度招生計劃,并認真研究“5+3”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我部將適時召開“5+3”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工作交流會。同時,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訂七年制在校生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案,確保七年制在校學生培養改革積極穩妥順利實現。請有關高校于4月10日前將2015年“5+3”一體化培養的招生計劃報我部高等教育司。

責任編輯:蘇仕穎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2025年陜西高考成績查詢入口 陜西省教育考
  • 2025年新疆高考成績查詢入口 新疆維吾爾自
  • 2025年山東高考成績查詢方式:分數線公布時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人社部: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需要繳納3%個人 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研討會舉行 李干 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輪胎 以下哪一項屬于消防員的職責范疇?螞蟻新 南平:“我們有責任用所學反哺鄉村” 福建4地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 晉江:文體旅融合繪就縣域發展新圖景 龍巖: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