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年共錄取考生4.5萬人,一本院校錄取率19.6%,上海考生被錄取到在滬招生的全國211高校僅4%。洞察“一本線”消失給志愿填報帶來的影響,正確理解平行志愿投檔方式,抓住機遇獲取優質資源。
上海去年共錄取考生4.5萬人,一本院校錄取率19.6%,上海考生被錄取到在滬招生的全國211高校僅4%。
東方網4月22日消息:今年是上海實施“3十1”高考(精品課)科目的最后一年,根據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參加秋季高考的考生5.1萬人,總數和去年基本持平。
眼下,隨著各區二模考結束,廣大高三生即將進入復習應考的沖刺階段。作為上海采用“3十1”高考科目的“末代考生”,從現在開始應該有一種自覺:雖然上海新高考改革從明年開始實施,但一些代表未來考試招生方向的改革舉措,已經出現在今年的高考招錄中。也正因此,對今年的考生來說,高考志愿填報顯得無比重要,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
上周,上海市教委發布《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工作辦法》,其中明確,今年上海高招將出現三大變化,包括合并一、二本批次、綜合評價錄取試點從滬上2校擴展到9校,以及增設“自主招生控制分數線”(以下簡稱“自招線”)。
在這三大變化之下,考生如何在高考志愿填報階段抓住因改革而帶來的新機遇,且同時規避招錄可能存在的風險,從而實現個人的“利益最大化”?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相關專家以及包括全國多所985、211高校的招生辦負責人日前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洞察“一本線”消失給志愿填報帶來的影響
今年上海高招出現的三大變化,將直接反映在考生高考志愿填報階段。首先是本科一、二批次合并為“本科普通批”,將設置10個平行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內設6個專業志愿。
對考生而言,今年的高考志愿表和往年最大的一個區別是,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即一本學校和二本學校之間)的區隔取消了。過去的“第一批次4個平行院校志愿十第二批次6個平行院校志愿”的志愿表,今年則變成按順序排布的10個平行院校志愿。
千萬不要小看批次合并的變化,根據一些熟悉高招政策專家的分析,正是因為“一本線”今年因批次合并而消失了,無論是對考生還是招生院校來說,現在都要高度重視因此帶來的影響。
“一、二本合并后,首先受到影響的將是過去處于一本線附近位置的一些院校。隨著一二本批次合并,這些學校之間的排位就可能會有一些或下或上的浮動。”有專家告訴記者,實際上最近幾年,上海高招過程中已屢屢出現一些二本院校投檔線反超一本線的情況。比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其文理科分數線已連續6年反超上海“一本線”。今年批次合并后,一些過去排在第一批次錄取的院校很有可能會被一些所謂的“二本牛校”反超。
而對考生來說,“一本線”的消失表現在志愿表上,一個直接變化是,“二本志愿”沒有了。過去,不少考生填報志愿習慣遵循“一本搏學校、二本搏專業”的思路,故此,“二本志愿”在考生的志愿表上實際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今年,這種填志愿的方式勢必要做出一些調整。
業內專家建議,今年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將符合自己實力的院校填在中段位置。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規避退檔風險,防止由于志愿填報不當,在平行志愿投檔時出現“一落到底”的情況。
據分析,在實施平行志愿過程中,考生被高校退檔最常見的是兩種情況:其一是考生的分數雖然高于高校的投檔線,但由于不服從調劑,沒有達到其所填報的相關專業的投檔線而被退檔。其二是考生沒有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填報了不符合高校相關專業要求的志愿,在投檔后被退檔。
正確理解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填志愿不可太“任性”
今年填志愿時,對于“服從專業調劑”這個選項,廣大學生和家長更需要謹慎對待。
有考生家長坦言,如果為了規避退檔風險選擇服從調劑,一旦孩子高考分數不占優勢,很有可能被錄取到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專業或者比較“冷門”的專業。為此,這位家長認為,可以采取志愿前半段學校“不服從專業調劑”,而從志愿后半段開始實施保底策略,選擇“服從調劑”。
高招專家表示,這樣的志愿填報思路并不可取,實際上根本沒有起到“保底”的作用,而是蘊藏著很大的退檔風險。
由于平行志愿投檔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果考生A被投檔到一所高校而又因為不符合條件被退檔,那么實際上考生A已經不能參加平行志愿中下一所學校的檢索,由此將失去這一批次的錄取機會。依據考生個人的成績和專業興趣,盡可能入讀一所辦學質量相對高的院校,專家建議今年的上海考生減少一些“戀家情結”,將一些辦學實力和水準較高的外省市院校納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