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垂危求父母別放棄他
雖然治療費已傾盡積蓄,但他們愿付出一切
“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把孩子救回來。”甘先生說,醫生告訴他要做好心理準備,志峰的內臟在慢慢地衰竭,每日至少需要近萬元的搶救費用,堅持治療,很可能人財兩空。
甘先生介紹,事發至今兒子都沒有睡著過,由于疼痛整日都在床上翻來覆去。事發后,志峰多次告訴他,對當初沖動喝下“百草枯”非常后悔,也哀求自己不能放棄治療。而看到他和妻子整日在病床旁抹眼淚,志峰還勸導他們:“爸媽別難過,我剛喝進去農藥,就吐出了一大部分了。沒事,我肯定會好起來的。”
如今,志峰的治療費用已達到1萬4千多元,幾乎是這個家庭的全部積蓄。但其家人們并不放棄,仍希望通過媒體找到可以治療“百草枯”的人。
“就算自己債臺高筑,家人也都會拼盡全力將志峰治愈。”志峰的母親一再重復,志峰才17歲,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心理專家
生活中的挫敗感導致志峰自我攻擊
省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王永紅副秘書長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志峰的這種自我攻擊行為,是由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感最終導致的。
她表示,一般孩子在12歲前要與父母建立起依戀關系,并形成安全、完善的心理機制。而志峰正是在這個時期離開父母,跟隨親戚生活。這就很可能導致他在遇到挫折后,想到的不是表達,而是將挫折壓抑在內心里。這種生活境地,是造就他內向性格的主要原因。
而15歲回到父母親身邊的志峰,已很難接受父母的教育。初中畢業后的輟學、被父親勸阻不再玩手機等,都會帶給他更多的挫敗感。由于他內向的性格已然形成,他選擇了手機網絡。手機給他存在感與精神食糧。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善意勸阻,就等于切斷了他生活的唯一希望,這也導致他最后走上絕路。(見習記者 王一 記者 林良 劃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