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綠地規劃結構圖(莊麗祥 翻拍)
一座座分布在中心城區的各類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之外,還承擔著城市之“肺”的功能。此次《泉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中,把城市公園的規劃建設作為“重頭戲”來修編。
未來20年,一批主題公園、街頭綠地將在中心城區修建,與沿河、沿江的防護綠地,構成980平方公里環灣核心城區的公園綠地系統。
根據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到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280萬人,人均公園綠地不少于13平方米。
《城市綠地規劃》中規定,根據各類公園綠地的性質、面積大小和地理位置,具體服務半徑分級如下:全市性公園:服務半徑2500米;區域性公園:服務半徑1500米;社區公園:居住區公園服務半徑500—1000米,小區游園300—500米;街旁綠地:服務半徑300—500米。
結合相關規定,確立未來20年泉州城市公園綠地指標為:近期(2010年—2015年)公園綠地總面積2406.6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2.03平方米;中期(2016年—2020年)公園綠地總面積3157.4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5.04平方米;遠期(2021年—2030年)公園綠地總面積4325.2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5.45平方米。
此外,中心城區將在現在29處街頭綠地上基礎上,規劃期內還將新增51處的街頭綠地,總面積15.64公頃。
中心城區擬建4處主題公園
中心城區在規劃期內擬新建靈山、鄭成功、泉州少林寺、浦西滯洪區等4處主題公園,面積97.43公頃,結合各自地域文化特色,進行規劃建設。
●靈山公園:位于東湖街與坪山路交叉口西南側,規劃面積10公頃。靈山圣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圣跡、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利用現狀良好的植被狀況和伊斯蘭史跡,建設成專類公園。
●鄭成功公園:位于坪山路與安吉路交叉口東北側,規劃面積62公頃,現已建成4.78公頃,規劃擴建面積57.22公頃,將以鄭成功雕像、鄭成功生平事跡和當時歷史背景為主線索,依托大坪山良好的自然資源,建成紀念性主題公園。
●泉州少林寺公園:位于省道307線與少林路交叉口東側,規劃面積8.04公頃,規劃著重體現禪宗少林武術精神和弘揚少林文化為特色的專類公園。
●浦西滯洪區公園:位于江濱路與刺桐路交叉口西北側,規劃面積17.39公頃,利用原有的滯洪區,進行改造設計,建成水生植物展示園。
南北渠晉江洛陽江 構建濱水防護綠地
●南北渠:沿南高渠兩側控制30米寬以上的防護綠帶,減少周邊用地對水質污染;北渠流經北峰豐州組團、中心城區、東海組團和城東雙陽組團,其中北峰豐州組團段兩側控制寬30米以上防護綠帶,城東段兩側控制10—15米寬以上的防護綠地。
●晉江防護綠地:上游為水源保護區地,除公園綠地外,江兩側控制不少于30米綠地,以防護和固堤;水源地兩側控制100米林帶。
●洛陽江防護綠地:分成三段,首段為洛陽橋閘上游河道岸線,為城市水源地保護范圍,結合水源涵養林建設防護綠地,兩側控制綠帶不小于100米;第二段為洛陽橋閘至烏嶼大橋,主要為紅樹林保護區、桃花山海濱水禽核心區,結合紅樹林保護區、水禽核心區,建設防護綠地;第三段為烏嶼大橋至跨海大橋段岸線,結合城市功能用地建設防護綠地,局部地段設置濱水觀光帶,配置必要服務設施,做到防游結合。
◆相關新聞
GPS全球定位 古城“活文物”
城區禁止移植一級保護古樹名木
被稱為“活文物”、“祖母綠”的古樹名木,是一座城市獨特、不可替代的風景資源。
據悉,泉州市區現有百年以上的古樹234株,樹種主要是榕樹、重陽木、龍眼、桑樹等。規劃中提到利用GPS全球定位技術,準確定位和標記每棵古樹名木,收集詳細的原始資料,整理存檔;定期檢查其生長情況,對于生長較差的植株,實施生長恢復計劃。
確定專門管理人員負責古樹名木資源管理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其中一級保護的古樹名木至少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查;二級保護的,至少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檢查。
同時,禁止移植一級保護的古樹以及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名木。因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確需在古樹名木保護區內施工的,應當征求綠化主管部門的意見。 (記者林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