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官蘭雪
2011年2月,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歸真堂”)謀求創業板上市,國內掀起一場拯救黑熊的保護運動。一年后,這場博弈再度爆發。NGO它基金聯合72名社會知名人士,向中國證監會信訪辦遞交吁請信,懇請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支持及批準。而歸真堂則向社會發布公開邀請函,設立黑熊養殖基地開放日以證清白。
此次博弈的導火索來自2月2日,眾多動物保護志愿者在微博上發布的博文,稱證監會2月1日公布創業板IPO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220家,其中就包括歸真堂。而此消息在2月17日的中國證監會官網上得到證實。根據其發布的《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報企業情況》,其中歸真堂赫然在列,備注顯示“落實反饋意見中”。
2月14日,NGO它基金聯合72名社會知名人士,向中國證監會信訪辦遞交吁請函,懇請對歸真堂的上市申請不予支持及批準。吁請函稱,歸真堂不符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并列舉出三點理由。其一,歸真堂主營的熊膽業務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其二,熊膽行業經營環境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并對歸真堂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第三,歸真堂在最近三年內存在違法行為。
據《南方周末(微博)》早前報道,一年前謀求創業板上市的歸真堂上市募集項目包括“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和“年存欄黑熊1200頭,年繁殖黑熊200頭。”
月亮熊又稱亞洲黑熊,一種性情溫和,常年食草,只有在饑餓與哺乳時食肉的熊,以胸口金黃色月芽紋出名。它的膽汁成了中國八十年代興起的養熊業的商品。在中國各地的養熊場里,它們躺在無法站立與轉身的生鐵籠中,長長的金屬管刺入膽部,獲取膽汁。
殘忍的活熊取膽方式,讓動物保護者們憤慨。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頒布法規,限制活熊取膽業的發展和熊膽的使用范圍。
而站在風口浪尖上的歸真堂,面對眾多反對之聲,堅稱自己采用的是無痛無管引流技術引流膽汁,不會對黑熊膽囊造成傷害。
在官網中,歸真堂給出這樣的解釋:”根據國家林業主管部門規定,我們研發了‘黑熊人工造瘺及活體無管引流膽汁技術’,即利用黑熊自身組織制造膽囊和腹壁間的膽汁瘺道,利用腹肌制造瘺管括約肌,取消了引流管,完全利用熊自身組織制造膽汁通道,引流膽汁時,只須用消毒過的滅菌引流管輕輕擠壓經消毒處理后的瘺口并與之對接好,膽汁便自然流入容器中。采集膽汁可在熊進食前進行,取膽汁過程熊無不適感、安全、自然。不會對黑熊膽囊造成傷害。“
2月18日,歸真堂向社會發出公開邀請函,在2月22日和24日開放黑熊養殖基地,邀請眾多媒體、它基金、亞洲動物基金前往參觀。
與此同時,中國中藥協會也力挺活熊取膽。根據中藥協會的表述,熊膽的特有成效有治療人類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效果,不過熊膽的綜合療效還沒有發證機關批準的替代藥出現。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說道,“我可以這么講,即使研究成功,或者說經過初步驗證,(人工熊膽)可以有天然熊膽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和療效,但是畢竟和天然的熊膽在臨床上是有差異的。”
不過,對于歸真堂的這一開放舉措,卻沒有換來同情與理解。“演樣板戲”、“事先將熊麻醉再讓公眾參觀”等傳言頻頻見諸報端。2月20日,歸真堂再發公告,表示堅持誠意開放,堅持將真誠進行到底,也期待前來參觀的媒體和各界朋友能夠客觀、公正。
2月21日下午,也就是歸真堂熊場開放日的前一天,亞洲動物基金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發布會現場播放了紀錄片《月亮熊》,該片經過長達四年的暗訪拍攝,真實講述了活熊取膽業的現狀。根據亞洲動物基金提供的數據,中心拯救的277頭熊中,有181頭是使用無管引流,占65%;而99%的無管引流熊患有膽囊炎;目前為止已經有121頭黑熊死亡,其中有35%是死于肝癌。
溝通會上,亞洲動物基金中國區對外事務總監張小海表示,他們尊重中醫,承認熊膽在中醫中的歷史地位。對于熊膽的替代,即使在中醫界也有著不同的觀點。但值得的強調的是,活熊取膽極其殘忍,而且引流熊膽的安全性也值得擔憂。這樣的熊膽,不存在能否替代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