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東平鎮人民政府熱烈慶祝“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創刊十周年”暨“閩南網三周年”
──永春縣東平鎮介紹
東平鎮是福建省泉州市閩南著名僑鄉之一,屬于縣城"半小時經濟圈"和以縣城為中心的"三星拱月"鄉鎮之一,有永春縣典型"農業重鎮"之稱,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園杯"新型村鎮建設優勝村莊和衛生鄉鎮等稱號。轄區面積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43903畝,耕地面積6357畝。下設9個行政村,總人口1.89萬人,共5084戶。
東平鎮是閩南著名僑鄉之一,屬于縣城"半小時經濟圈"和以縣城為中心的"三星拱月"鄉鎮之一,有永春縣典型"農業重鎮"之稱,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園杯"新型村鎮建設優勝村莊和衛生鄉鎮等稱號。
歷史沿革
1958年置東平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改鎮。1997年,面積99.2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東關、溪南、美升、東美、外碧、東山、太平、太山、冷水、霞林、鴻安、文峰、店上、云美14個村委會。后東關、溪南、美升、東美、外碧5村劃歸東關鎮。
經濟發展
經濟經構合理布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鎮黨委、政府注重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結構日超合理,有力地促進經濟發展。農業已建成"柑桔9000畝、茶葉1500畝、麻竹2000畝、蔬菜1000畝、花卉100畝、禽畜養殖場3個"等生產基地,農業綜合開發上規模、上檔次。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霞林、鴻安、冷水工業小區初具規模,企業生產涉及建材、陶瓷、塑料、造紙、鞋帽、制衣、飲料、竹制工藝品、制茶等多種行業,初步實現了從"農業重鎮"向"工業強鎮"的轉變。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建立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培育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在北京、上海、哈爾濱、長春、沈陽等50多個城市設立蘆柑銷售網點,蘆柑、茶葉年出口創匯達100萬美元,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可達3.09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3200萬元,農業產值7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1億元,大抓基礎設施建設。鎮區太平街長1公里,寬24米,街道兩側新建店面260多間,總建筑面積6.15萬平方米,是永春縣村鎮建設的典型,得到省、市領導的好評。新村建設全面鋪開,商住小區形成規模,其中東山村被泉州市定為新村建設試點村。拓寬改造鋪筑水呢路面,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二縱三橫"的交通網絡。境內有省道“三郊線”經過,到“十一五”規劃末,將有莆田至廣東梅州高速公路泉州段經過,并在本鎮設一互通開口。 程控電話,移動基站覆蓋全鎮,共安裝電話2450部,每100戶擁有電話48部。3.5萬伏變電站的投入運行,解決了生產、生活和工業用電問題。科教興鎮達成共識、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及廣電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旅游資源
東平鎮旅游資源有:云峰巖、妙峰巖、李氏祠堂、“世德流光”石牌坊、昆侖寨、昆侖洞;每年正月廿四、廿五為紀念明代抗倭英雄李中和,太平李氏家族都舉行盛大的舞龍盛會,熱鬧非凡。
特色美食
東平美食、特產:芋面線、狗肉、紅燒獅子頭(東平鎮太平街小旺飯店可以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