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法院就韓寒訴方舟子侵權立案了。這標志著韓方之爭從斗“嘴”階段正式升格到斗“法”階段了。有不少抱息事寧人心態的人認為這是事態擴大了,不過我倒認為這是一個進步,一個大大的進步。
事件是由麥田的博客《人造韓寒》引起的,不過卻把打假斗士方舟子卷進來了。打假斗士方舟子名頭更響,很快取代了原主角的位置,他誓言要破掉所謂的“韓寒神話”。網絡、微博都是很好的平臺和催化劑,于是雙方形成了一場惡斗。這場惡斗自然是嘴巴官司。嘴巴官司除了能引來圍觀者的興奮與起哄以外,其實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文人們除非你用毛巾捂上他們的嘴巴,否則他們是斷不肯服輸的。于是只好另尋他途。這不,韓寒和他爸就把方舟子等訴到了法院。
韓寒選擇斗“法”,有許多人是感到意外和不解的。譬如有的人認為他們是持續“制造轟動效應”搞過了頭,更有報道發出如此感慨:“文壇事,法庭能了?”我看了這話就感到疑惑了,文壇事,法庭不能了,那哪兒才能了呢?難道要像肖傳國那樣,去買兇殺人?韓寒要走“江湖”路線當然是比肖傳國更有“條件”的,至少他不用花10萬去買兇,他開上自己的賽車去把方舟子撞飛,制造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是很簡單的。韓寒這個不錯的賽車手至少沒有沖動到如此地步,說明他還是蠻可愛的。
當然,韓寒還是有“失態”之處的,他自己也承認了。譬如他懸賞2000萬征集代筆證據,看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與無辜。其實也太“牛”了,無形之中炫富了。2000萬,這個數字普通老百姓有嗎,他的那些粉絲們有嗎?所謂財大“氣”粗,他確實失態了,并不理性。訴諸法律,由法律來判定是非曲直,應該是最佳的選擇。畢竟法律是我們當今這個社會最權威的游戲規則。肖傳國的“江湖行徑”是幼稚低劣的行為,與理性這個詞根本不匹配。
韓寒的選擇與方舟子的應對,都體現出了現代知識分子的某種素養,我覺得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們注意方舟子說的話,即使官吏敗了,也只賠錢不道歉。這表明方舟子“死硬”嗎?在我們傳統的游戲規則里,強迫人思想的服從、態度的轉變往往是居于第一位的。所以很多人盯住了方舟子堅持“不道歉”的“頑劣”態度,感到不解,甚至反感。其實方舟子“只賠錢不道歉”的態度,更反映了他對“法”的游戲規則的尊重和配合。我們這個社會的現實是,更需要強大的游戲規則。
“很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肖傳國醫生,在“表達”與方舟子的恩怨的過程中,一開始也是選擇了“法”的游戲規則的,他在多年的時間里,在不同的法院,與方舟子打了多次的官司,這其中有勝有敗。然而他在信念上,卻并沒有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當法的游戲規則并不能完全滿足其個人意愿的時候,他就摒棄了這一神圣的游戲規則,走上了買兇襲擊對手的路子,也把自己送上了身敗名裂的不歸路。
所以,我覺得韓寒和方舟子兩個名人選擇斗“法”,無論誰勝誰敗,他們的這一做法無疑是具有很好的社會示范意義的。我們這個社會要建立真正的“法治”,不光要相信文壇事可以到法庭去了,而且最終要做到一切事都要到法庭去了。(長江網楊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