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您現在的位置: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資訊 > 正文

“鬼屋”屋主現身:我想回那里養老

  本報記者昨連線香港,獨家采訪蔡先生,他說,洋樓里曾人丁興旺,高壽的外婆曾是那一帶名人;所謂的“看屋人”,都是假冒的

“鬼屋”即將成為記憶,敞開大門迎客

洋樓里,貼著一張20年前的舊海報

雜草叢生的后院當年歡聲笑語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洋樓里曾經人丁興旺,幾代人同堂。

  這里住過近百歲的阿太,辦過熱鬧的婚禮,還曾迎接了三個新生兒的到來;

  這里曾是不少單位的辦公場所,一度人聲鼎沸……

  昨日,本報記者獨家電話采訪到了九一街“鬼屋”現今的屋主、遠在香港的蔡先生。在他的記憶中,這座洋樓曾有過不少熱鬧的往事。

  記者從蔡先生的敘說中了解到,房子空置這么多年,只因找不到可靠的租戶或者租金談不攏。而舍不去的家鄉情結,可能也是“難租”的原因之一,他怕租不好,把房子給弄壞了,“等我老了,我想回到那里養老”。

  塵封多年后,九一街“鬼屋”——一個曾給不少泉州人留下“另類記憶”的地方,很快就要開門營業了。自從“鬼屋”樓前掛起那幅色彩鮮艷的巨幅廣告后,這個消息就成了泉州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由來:受朋友鼓勵父親回鄉建樓

  連日來,記者多次探訪九一街“鬼屋”,其間,遇上了住在小洋樓隔壁的老楊。

  20年前,老楊在洋樓旁蓋房子時,曾與屋主蔡先生聯系過,跟他借過后院來給工人煮飯和住宿、存放建筑材料。后來,屋主回泉州時,也曾跟老楊見過面。在老楊印象中,蔡先生很隨和。

  昨日上午,在老楊的幫助下,記者電話聯系到了遠在香港的蔡先生。蔡先生說,這兩天,已有朋友將海都報的報道發給他看了。聽說是海都報的記者要采訪,他欣然答應。

  “房子是我父親建的,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建。”蔡先生今年60多歲,建這座洋樓時,他也才10多歲。不過,房子的來歷,他聽家人說起過許多。

  蔡先生的父親是一位泉州籍華僑,他在九一街建的這座小洋樓,是當初華僑回鄉建房熱潮中的一座。父親有位姓吳的朋友,當時在泉州僑務辦,“當時華僑回鄉修房子好像可以增加外匯,吳老先生就鼓勵我父親也回來建。”蔡先生說,父親長年在海外,但家鄉觀念極為濃厚,聽朋友這么一建議,他就回來選址。后來,挑中了如今這塊地方,買了別人幾間老祖厝的地。

  “家人在這座樓里住了有一二十年,當時蠻熱鬧的。”蔡先生說,自己早早就到了香港,只是偶爾回來,但大哥和外婆在這宅子里住了好多年。而且,哥哥就是在這座宅子里娶的嫂子,兩個侄子和一個侄女也都先后在這里出生。

  “第一個就生了男孩哦!”電話那頭,蔡先生的語氣里仍透著欣喜。

記憶:外婆活到98歲洋樓里曾熱鬧非凡

  據蔡先生回憶,哥哥在洋樓里差不多呆到文革時期,后來也去了香港,嫂子和三個孩子則一直住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而蔡先生的外婆,則是住的時間最長的——蔡先生的哥哥一家離開后,老人家仍然住在里面。“一直住到96歲才回鄉下,我一個表妹來陪她。”蔡先生說,外婆一直活到98歲才去世,而她住在洋樓那時,可是遠近有名的。

  “她年歲那么高了,可是身體一直都很健康,常常帶著曾孫到泉州各地玩,人家都說她好福氣。”蔡先生說,據哥嫂后來回憶,那會兒很多泉州人看到他外婆,都會跟著孩子一起,親切地叫她“阿太”。

  那時,這座房子里不僅住著蔡家幾代人,同時還是一些單位的辦公場所。“房子建好以后,農業局、建設局等都先后呆過。”蔡先生說,家人一般住在一二層,單位則在三樓辦公,屋子里熱鬧得很。上世紀80年代末,旅游局租進來后,阿太也還在里面住過一段時間。

揭秘:幾次租借不愉快 讓他謹慎招租

  小洋樓位處黃金地段,建筑風格又別致,為何卻一空一二十年?坊間推測,有說“風水不好,沒人要租”,有說“鬼屋,哪里有人敢租”,還有的說是“屋主不愿意租”。

  其實,真相并非如此。“雖然沒有很積極地找人來租,但也不是不租,只是沒有合適的租戶。”老楊曾受蔡先生委托,為這座小洋樓招租。老楊說,時不時有人找他打聽,甚至社區也替人問過,可見想租的人不少。但是,因一直沒有合適的租戶,“有時是租金談不攏,有時是用途不合適”。

  “租金也是一方面原因,之前開得比較高。”一家房產中介的陳小姐說,幾年前這座樓的月租就定在45000元左右,來問的人普遍覺得貴。

  而先前的幾次出租經歷,則讓蔡先生越發謹慎,對租客變得比較挑剔。

  “有的價錢租得便宜,不愿意走了,甚至賴在那里不肯走。沒找到可靠的,很麻煩。”蔡先生回憶,曾有一家快餐店打電話跟他借房子,把后院改成了廚房,但店鋪倒閉后,對方不肯走,也不肯付租金,賴了快一年,很麻煩。蔡先生說,他最怕的是房子租人后,裝修大幅度改動,因此一些工廠來詢問,“一定沒戲”。

  “一些想租的人聯系不到我們,也是很大的原因。”蔡先生說,招租的事,他只交代了個別遠親和熟人,大部分人是無法聯系他的。就算是委托的房產中介,蔡先生也都有交代——“不要公開招租,得要可靠的才行”。

澄清:那些“看門人”都非蔡家親戚

  較早之前,很多人經過這座洋樓時,曾見過一個在門口做針線活的老阿婆,阿婆自稱是給屋主看房子的。而這段時間以來,只要你去這座洋樓,就能在左側巷子里看到一位老伯。老伯自稱姓吳,是屋主的親戚,受屋主所托,在這里看房子看了17年。每每有人來問,吳老伯也總是將屋主和房子的故事說得頭頭是道。幾年前,曾有人前往老屋詢問出租事宜,卻被告知“主人不租”。

  老屋空置也不過二十年左右,為何會同時有阿婆和老伯兩個“看屋人”?蔡先生的一句話,揭開了真相。“他們都不是我們家的親戚,也不是所謂的‘看屋人’。有的是流浪漢想住在里面,有的是想在那邊擺攤。”蔡先生說,也許是有個人利益在里頭,他們自然不希望房子被租出去。

  此前就有人推測,這房子之所以有那么多鬼怪傳說,“說不定就是有人希望租不出去”。

  而這回,中介聯系蔡先生后,蔡先生跟商家曾協商過。就如之前店家說的“將盡量保留建筑原貌”,蔡先生這才答應了下來。

  “我也老了,以后我想回來養老,所以一直很在意這座房子的保護。”說起自己的年齡,蔡先生在電話中笑了,或許不久后,他就會回到這座老宅來。

□記者手記

謠言過后它留下一份厚重

  “鬼屋”不僅沒鬼,還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就像一份積滿灰塵的檔案,有朝一日被解禁一樣,它展現給人們的不僅是真相,還有重新審視的方式和眼光。隨著商家的入駐、謠言的黯然失色,“鬼屋”逐漸去魅,露出真身,也還原給我們新的視野。

  這棟屋子,凝聚了一段“游子情”。首先,它是當年華僑為支援國內建設而成的,凝聚了華僑對故土的熱愛、對國家的忠心;其次,屋主當年建屋,為父母養老,蔡先生的外婆更是在這里住到耄耋高齡。本來忠孝難兩全的游子,在這棟屋子里忠孝盡顯。

  這棟屋子,這些年來一直像謎一樣,在泉州人的口口相傳中變得離奇、詭異,遭遇無數謠言。但這未必是壞事,一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各種鬼魅的傳說,反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它不僅風格獨特、難以復制,還凝聚著歷史滄桑。

  對于這棟屋子,無論是作商業開發,或者其他,我們都希望它能盡量保持原貌,得到更好的保護。多年后,或許它的詭異傳說再少有人提及,它變得和周圍一樣繁華滿身;又或者,它變成尋常巷陌,變得更老舊了。那時,當我們講起它當年的那一段故事,那些莫須有卻讓人激動的傳聞,也許能多一份歷史的厚重。(本網記者 李秋云 張帆 楊梅香 謝明飛 呂波 實習生 楊雯雅 文/圖)

分享到:
上一條: 全球十大鬼屋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社官方微博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在線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