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深度融合 實現集聚發展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從依托信息化服務平臺開拓市場、開展技術創新,到主動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實現協同發展,兩化融合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走進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仿佛進入一個絲網的世界。在這個不沿海、不靠山、沒有資源優勢的內陸小縣,分布著大大小小數百家各類絲網企業。2010年,安平絲網總產值達160億元,織網產量達5億平方米,產銷量、出口量均占到全國80%以上。
安平絲網產業快速發展,得從5年前說起。2006年,為了幫助絲網企業開拓市場,安平縣重點扶持組建了“中國搜絲網”等一批專業絲網行業網站,從供求信息、會展信息、標準認證、企業推廣等多角度服務絲網企業。如今,全縣各類絲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絲網企業也從數十家激增至數百家。
“兩化深度融合不僅提高了安平絲網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也推動了廣大絲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安平縣縣長劉永軍如是說。而安平的案例,只是我國中小企業通過兩化融合實現集聚發展的一個縮影。
小平臺發揮大作用
在有“中國西部小五金之都”之稱的重慶市大足縣,同樣有這樣一個信息化服務平臺――重慶大足五金網絡綜合交易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五金企業不僅可以開展網絡營銷,進行日常營銷管理,還可以把管理的范圍從單個企業內部延伸到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分銷商和終端客戶,幫助企業建立高效的供應鏈協同體系。
“從目前產業集群的形態來看,大部分集群內企業都在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他們遇到的最迫切問題,就是如何把產品銷售出去。”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黃蕾說,“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可以大幅降低營銷成本,有效解決渠道難題,目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手段。”
一些針對產業集群的電子商務平臺應運而生。比如,2009年廣東省扶持了2萬家廣東企業首次使用阿里巴巴誠信通和阿里軟件服務,邁出電子商務的“第一步”。江蘇省通過實施中小企業“百千萬”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全省商務領航中小企業客戶突破10多萬戶,移動信息化應用托管平臺中小企業用戶達6萬多戶。
小平臺發揮大作用,并不僅僅局限于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產業集群基本上是以諸多中小企業為基礎的。這些中小企業的科研力量一般都較弱,對于影響整個行業的共性技術難題往往束手無策。因此,在產業集群中,許多中小企業對公共技術平臺有著強烈的需求。”黃蕾說。
為此,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11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公布了首批99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其中涉及技術和檢測類平臺有66個,占總數的三分之二。
目前,許多產業集群都有一個或若干個公共技術平臺。這些平臺為促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提升產業集群創新能力發揮了重大作用。比如,目前重慶大足已形成了以龍水鎮為中心,輻射全縣16個街鎮鄉,生產企業和專業戶達1萬余戶,從業人員逾10萬人的五金產業集群。在福建省三明市,圍繞先進制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聚集了400多家機械制造企業。該平臺為三明市集光照明公司提供的快速成型與優化設計服務,使該公司產品研發周期從兩年縮短到兩個月,公司在較短時間內發展成為福建省內專業從事大功率發光二極管燈具研發、生產、銷售的骨干企業。
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
在我國摩托車行業重鎮重慶,提起“摩托車行業供應鏈協同商務服務平臺”,眾多企業都贊不絕口。該平臺以當地摩托車核心企業為龍頭,將其內部ERP等系統向上、下游延伸,搭建了一個面向全行業、專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協作、管理和服務平臺。目前,供應鏈協同商務已在隆鑫集團和宗申集團及其配套企業正常運行,實現了網上的協同采購、交易等商務活動,日交易額達到3000萬元以上。
據了解,該平臺已經聚集了700余家注冊會員企業,5000余個企業產品,覆蓋了整個摩托車配套體系。通過該平臺,重慶摩托車骨干企業收發貨準確率提高到98%,采購行為的規范化有效保障了眾多配套企業的利益;配套企業的掛賬、對賬時間減少80%以上,成品出入庫管理工作效率提高42%。
“配套企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第一時間準確獲取主機廠的采購計劃、質量、賬務和庫存等信息,隨時掌握自己在整車廠的庫存,降低生產經營的盲目性。”黃蕾認為,大量配套企業、中小企業主動、快速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不僅有利于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這些企業真正實現集聚發展。
與重慶搭建第三方服務平臺有所不同,在海爾集團,配套企業融入海爾的供應鏈管理是通過集團的BBP(原材料網上采購系統)平臺來完成的。在這個平臺上,所有供應商均可在網上接收訂單,并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生產計劃與庫存,還可以在網上接收生產圖紙和技術資料。
通過BBP采購平臺,海爾集團加快了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與配套企業實現了雙贏。目前,海爾的采購周期為3天,生產過程降到7天內完成。以海爾為龍頭,也帶動了眾多中小型配套企業集聚,目前海爾家電產業集群已發展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家電用壓縮機配套基地、全國最大的家電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家電用鈑金加工配套基地。
多管齊下加速融合
依托各類信息化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從集中走向集聚、向龍頭企業靠攏,兩化融合已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
政府搭建的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應用效果不明顯。據工信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只有11%的中小企業應用過政府搭建的企業信息化公共技術或服務平臺。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內生動力還顯不足。據對中小企業負責人的抽樣調查,目前中小企業最關心的還是銷售額、成本、利潤等經濟指標,而信息化項目往往投入大、建設周期長,人才也普遍較為缺乏,導致了企業負責人在投資決策時決心不大。
“我國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信息化程度也參差不齊。”黃蕾表示,當前,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已成為我國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特征,而推進產業集群的兩化融合,將是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對此,她建議加快制定產業集群兩化融合的相關政策措施:針對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產業集群特征鮮明的若干行業和區域,分門別類開展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實現路徑與對策研究。同時,針對當地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和中小企業信息化人才需求特點,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引進、培養、作用、激勵等配套體系。
目前,國內信息化服務商還只專注于企業信息化產品本身,如ERP、BI等,在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兩化融合方面,能夠提供的產品還不夠豐富。“每個產業集群的特點不一樣,每個中小企業的狀況也有所不同,因此對信息化的需求也不一樣。”黃蕾認為,加速中小企業兩化融合,還需要信息化服務商進一步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提供更多實用、易用、好用的軟件產品。
上圖 在陜西省渭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舜天能源科技公司的工人正在緊張工作。近年來,通過圍繞精細化工和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陜西渭南高新區已形成以新型煤化工、鉬化工、土方工程機械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本報記者 趙 晶攝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