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環境宣傳教育 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南安市柳城街道辦事處(宣)
柳城街道辦事處1999年從原溪美鎮拆出設立,沿承南安千年古郡之美稱,得名為柳城。街道轄區位居南安市區東南大門,是南安市區出入廈門、泉州的重要門戶。現轄11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人口6.69萬人,總面積71.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60%。柳城籍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3萬多人。
柳城有著悠久豐厚的文化積淀,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李遠哲、當代著名學者林東海的故鄉。轄內有名剎白云寺,荒古遺跡開化洞,可謂人杰地靈、江山勝概。西溪延綿柳城境內9.8公里,南山高聳,綠意醉人,襟山帶水,風光旖旎。寬敞的省道308線、江北大道、成功街、普蓮路、南大路,外二環路、東三南北、東一路縱橫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境內有100多個行政企事業單位,匯集電信、移動通信、保險及11家南安市級銀行,有職業中專1所,完全高中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及其它各類中小學校17所。
柳城街道作為南安市東進北拓的重要拓展帶,正處在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柳城街道企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建筑建材、機械鑄造、塑料鞋革、房地產開發、城區服務業等五大優勢產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2011年完成規模工業產值54586萬元,完成工商稅收17231.1萬元,比增29.4%,其中國稅7347.4萬元,比增27.38'.38%;地稅8100萬元,比增18.61%。完成分鄉鎮固定資產投資80346萬元,比增42.5%。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現有上規模企業(產值500萬元以上)42家。通過項目拉動,柳城城市化項目區建設規模、企業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露江工業項目區(整合帽山)、榕橋項目集中區(整合杏蓮)建設已初具規模,其中榕橋項目集中區已有12家(其中杏蓮7家)企業入駐,;露江工業區已有16家企業入駐,作為城市發展擴張器的工業區已具雛形。
柳城街道有著十分豐富的楊梅、龍眼、橄欖等水果資源。成立了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山寶黑楊梅專業合作社、南安市柳農草莓專業合作社、施坪村利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三堡村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站獲評全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獲評三個綠色產品稱號:全國綠色產品山寶黑楊梅和省綠色產品桑林綠竹筍、日泰茶業;“五新”技術推廣運用及特色品牌農業有9個: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核心示范片、上峰養殖場、上都蘑菇種植場、榕橋冬魁楊梅基地、金街淡水養殖基地、露江花卉種植基地、杏蓮楊梅種植基地、下都楊梅種植基地和祥堂楊梅種植基地,農業開發前景廣闊。
近年來,柳城街道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為主題,立足柳城實際,圍繞擴充經濟總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拓展繁榮新城區這三大要素,特別是著力抓好市政重點建設項目,努力挖掘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具有柳城特色的城區發展新格局,為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僑鄉城市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先后受到國家、省、泉州市和我市的各類表彰幾十次。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柳城街道正積極主動服務、融入南安大市區、對接大泉州建設,按照把握“一個中心”(即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兩個加快”(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辦),搞好“三個服務”(即服務市政建設、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深化“四大工程”(即工業強辦、產業興辦、商貿活辦、農業穩辦四大工程),統籌抓好“五項工作”(即黨建、新農村建設、社會穩定、城市化建設和民生保障等五項工作)新的發展思路掀起“十二五”發展的新熱潮,全力打造南安市新的城市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