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環保責任 完善環保制度
──南安市石井鎮黨委、政府(宣)
石井鎮——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北依南安,南通金門,東瀕晉江,西接翔安,陸地83平方公里,海域50多平方公里,擁有24公里的海岸線,與金門島僅6海里之隔,是閩東南海峽西岸對外交通要沖,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凇H傒?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委員會,人口7萬多人,旅居海外僑親和港、澳、臺同胞6萬多人,是閩南著名僑區。2011年完成工商稅收4.42億元,同比增長20.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億元,同比增長36.9%;工業總產值92.5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3.8億元,同比增長32.9%;新增年納稅超1000萬元以上企業3家、規模以上企業6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在全市科學發展考評中位列工業先導型鄉鎮第五名,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11年度招商選資目標管理先進單位、2011年度較大項目招商先進單位、2011年度重大項目招商先進單位。
石井是一個文化古鎮。隋代就有人于此漁耕生息;唐辟“海上絲綢之路”;宋設“石井津”置“巡檢司”;明建“靖海寨”筑“煙墩銃城”;清初是鄭成功屯師復臺基地之一。清順治18年重劃歸南安縣屬;民國初設延平鄉,后改為石井鎮。石井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宋理學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楊子山書院講學,故有“理學淵源開石井”的贊譽。這里還是閩南高甲戲的發源地,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民間藝人層出不窮。2011年,我鎮被評為“福建省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石井是一個濱海重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水陸交通十分便捷,貫穿境內的沿海大通道是連接泉州灣沿海鄉鎮的大動脈,省道201線北接國道324線,南連廈門翔安大道,橫穿全鎮;正在申報國家一類口岸和對臺指點客貨航點的石井港區已基本形成碼頭群體規模。石井新港區的控規已通過審查,總規劃面積為14000多畝,擬在現有港口泊位基礎上再建設20個泊位,設計通過能力為4090萬噸/330萬ETU,客運60萬人次。目前,海洋功能區劃調整已經省政府同意,區域用海規劃于2011年9月通過國家海洋漁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石井港區并入泉州港口岸對外開放基本完成國家部委征求意見程序,海洋環評已由泉州市港口管理局連同晉江、廈門填海項目一并委托相關單位開展,南安被省政府確定為省海洋現代服務業創業園試點,我鎮作為南安唯一出???,優勢日益凸顯。
石井是一個經濟大鎮。民營經濟較為活躍,擁有民營企業920多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60家,納稅超百萬元企業65家。全鎮已初步形成以生產建筑石板材和出口型工藝石材加工的石材產業鏈,各類石材加工企業800多家;海上航運業發展迅速,全鎮8家船運公司擁有營運輪船百余艘,運力達43萬噸,占泉州總運力的40%強,是福建知名的“航運之鄉”。石化倉儲物流輻射面廣,7家油品倉儲企業擁有32萬噸的庫容,2家成品油配送企業將物流輸送網絡履蓋全省、輻射周邊省份。
石井是一個對臺要鎮。目前石井對金貨運直航、客運直航和對臺小額貿易三條通道為兩岸人員經貿往來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閩臺農產品市場、鄭成功紀念館、石井客運口岸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特色平臺。對臺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成功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泉金航線全年安全運營2122航次、運送旅客93886人次,對臺直接貿易168航次、貨物量約12萬噸190萬美元,對臺小額貿易358船次、貨物量約1萬噸1900萬美元。其中從石井上岸的臺灣檳榔、甲魚卵占了中國大陸進口的70%以上,小額貿易實現常態化的“快遞”物流模式,對臺貨運直航貨運量位居全省首位。依托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成功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農產品采購訂貨會”,兩岸農業經貿往來的進一步密切,市場一期項目配套的泉州目前容量最大的2.3萬噸冷庫(其中低溫冷庫1.8萬噸,果蔬冷庫0.5萬噸)和總建筑面積13.5萬平方米的商鋪,可全面滿足兩岸農產品交易、物流、加工等各環節的需要。同時,為進一步吸引臺資高新產業轉移入駐,我們積極爭取通過海洋功能區劃調整,合理利用廢轉鹽田、灘涂海域,盤活土地資源,整理出臨海用地近14000畝,規劃建設海峽科技生態城,按照以高科技產品制造業為主,金融、商貿、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的對臺綜合性園區定位,爭取建成優化我鎮產業結構,對接臺灣高科技產業西進發展和廈門創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招商載體。
石井是一個旅游名鎮。獨有的“四海四陸”八奇和“春夏秋冬晨午夕晚遠近內外”十二景,與文物盛存、風光獨特的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碑林、開臺圣王紀念館、延平郡王祠為主體的“鄭成功文化園”和大佰島娛樂世界、海上視師石、銃城遺址為重點的“石井江游覽區”及清水巖石佛、大慈林、摩崖石刻群為景點的“揚子山風景區”共同構成一道蘊含豐富的鄭成功文化內涵的亮麗海天風景線,被泉州市旅游局辟為鄭成功史跡一日游,2003年又被定為泉州十八景之一。
在新一輪發展規劃中,我鎮按照“城鎮一體化”的規劃思路,在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的宏觀背景下,充分發揮產業、港口、區位、對臺等方面優勢,主動融入泉州市南翼組團建設規劃,對接廈門翔安等周邊地區發展,加強與海西相關政策和臺灣地區經濟、文化的全面對接,努力構筑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建設海西現代化工貿港口新市鎮。在具體實施中,以規劃的道路骨架為基礎,形成“五橫六縱”的路網構架,以方格網道路系統為主,保持傳統的城鎮格局特征,使全鎮建設空間呈現“七大組團”的總體布局形態。即商貿教育文化旅游組團、濱海海聯工業組團、海峽兩岸會展商貿物流組團、港口物流組團、海峽科技生態城組團、石井灣城鎮綜合體組團和蘆青商務休閑區組團。通過組團式發展,通過激發活力石井,打造品牌石井,構建和諧石井,團結和凝聚有利于石井新一輪創業發展的各種有利因素,發揮優勢,搶抓機遇,規劃先行,招商選資,謀求發展,做到以人為本、以工為主、以商為先、以穩為重、以文為基,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石井建設成為南安市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前沿陣地,產業、港口、城市聯動互進的重要基地,“提升思路、謀求作為、爭當先鋒”的戰略要地,愛國愛鄉的文化教育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