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前8小時 裝上自毀炸彈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測控網
天宮一號昨晚發射成功。不過,為了預防最壞情況的發生,工作人員在發射前8小時給火箭裝上了自毀炸彈。而為了確保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有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上萬名保障人員聚集在發射場進行了成千上萬次的檢測。我國還啟動了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網,幾乎是全天候監測天宮一號的實時位置。
預防發射意外火箭裝了自毀炸彈
據央視報道,在天宮一號發射前8小時,工作人員給火箭安裝了引爆器和爆炸器。因為火箭點火升空后,如果在空中出現重大故障,爆炸落到地面,破壞力非常大,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如果火箭出現異常,工作人員會通過發射指令,引爆引爆器,解決這個危險狀況。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介紹,爆炸器多為線形、柱形或盤形,視選擇的破壞部位和方式而定。線形爆炸器使用聚能裝藥,又叫聚能切割索,裝在彈身、彈翼或貯箱卜;柱形或盤形爆炸器多裝于兩貯箱箱底之間或共底貯箱共慶附近的箱壁處。爆炸器爆炸時切割彈身、彈翼或貯箱,使故障火箭在指定地域墜毀或自燃爆炸。
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鄭永煌介紹,天宮一號的發射窗口寬度是15分鐘,而神舟八號發射要求零窗口準時發射,一點兒也不能推遲。之前大家也會注意到,我們發射基本上會準確到分,而天宮一號發射后,神舟八號的發射則要準確到秒,這樣才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的發射要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郭忠來說,“神六和神七的時候都是手動點火,但交會對接要求精度在一兩秒之內,人工控制難度很大,所以需要一個自動點火設備。”我們“現在通過衛星和光纜授時,實現了數字化自動點火,首先傳送到通信機房,再送到發射控制臺,最終傳送到火箭,精確授時的誤差是毫秒級的”。
天宮一號在哪 70%時間都能監測到
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志執行總編龐之浩說,天宮一號發射后,需要經過火箭助推器分離,一、二級火箭分離,第二級火箭將天宮一號送入預定軌道后器箭分離,這個過程大約需要580多秒,如果這580多秒里一切正常,那么火箭的發射就算成功。火箭在將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并與“天宮”分手后,就算成功完成任務了。而天宮一號自己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曾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中心副總師、導航研究室主任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聞新說,“天宮一號由于是在夜間發射,所以它在啟動飛行程序的最初幾個小時要用自帶電維持運轉,等轉到北美洲上空的光照區,才能依靠太陽能帆板吸收熱能進行發電。”
記者了解到,負責這次飛行任務的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網,由兩顆天鏈一號中繼衛星、16個國內外陸基測控站、3艘測量船,以及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和西安測控中心組成,共同完成測量、控制與通信支持。專家表示,此前,我國航天器繞地飛行一圈,我們只有13%的時間能監測到它。現在,天宮一號繞地飛行一圈,我們有超過70%的時間都能監測到它,知道它的準確位置。
給火箭“體檢” 上萬人組團挑毛病
在航天戰線,人們形象地把嚴把質量關稱為“黃金保衛戰”。因為國際航天發射價格大約每千克1萬到3萬美元,相當于耗費同等重量黃金的錢。
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鄭永煌介紹,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上萬名保障人員聚集在發射場,成千上萬臺儀器設備要進行成千上萬次操作,最終的結果就是要做到確保天宮一號的發射萬無一失。
質量審查有四個大節點。產品進廠后會進行第一次總體審查;在轉往發射區時再次審查;此后在加注燃料前會進行第三次審查;發射前還會進行加電測試。所有的審查都是為了狀態受控,質量受控,不能帶任何問題轉場,不能帶任何疑點發射。
鄭永煌舉了一個例子說,某次任務推遲了15天發射,原因是產品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電器里云母片出現了故障。“這個電器里有十幾層云母片,其中有一片云母出現了問題,出問題的地方只有0.3微米,比頭發絲還細,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發現。這個問題發現之后,對工藝、技術都有很多警示,避免了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他說,如果把關控制不嚴,帶著疑點進入發射,導致飛行故障,這種情況連自己都無法寬恕自己,“將成千古罪人”。鄭永煌舉例說,8月18日“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后,復查結果顯示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N央視 新快 法晚 綜合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