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特派記者 “陣地”直擊天宮發射
天宮一號發射流程圖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訊 火箭的發射有個倒計時程序,這個倒計時是從負8小時即發射前8小時開始的。這8個小時里,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全部進入一線(發射場區,主要是測控航天人自稱陣地),持續進行功能狀態檢查。為了更好地了解航天發射的流程和發射倒計時的氣氛,本報記者也提前6個小時來到陣地。
近距離接觸發射塔
15時,記者通過層層檢查,進入發射場區。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飛船扣罩廠房、氣象站、測發指揮大廳、發射塔,發射的地面設備和前線指揮中心都在這里。而比鄰而居的前四者距離發射塔大概都在1.5公里。
16時,記者采訪氣象站王站長后走出氣象站,對面不足1500米的地方,就是發射場仍在使用的兩架發射塔,其中通體藍色的那架,正將長二F和天宮一號組合體緊緊擁抱在懷中。
16時47分,記者走到測發指揮樓前,這是三層的一座小樓,神七時,記者就曾在這里直擊發射。指揮中心正發出檢查指令,發射塔內,工作人員正在對火箭、天宮一號和發射場地面設備進行持續的功能狀態檢查,這項工作從負7小時開始,每半小時,測發指揮大廳內就會發出檢查指令,指令在整個發射場區清晰可聞。
17時10分,乘著夜色未到,趕在天暗前與包裹著天宮一號的發射塔合個影。
17點20分,發射塔工作人員開始撤收火箭上的水平測量儀和電纜。火箭上的所有設備電源斷開,用于火箭自毀的引爆器和爆炸器的插頭開始連接。自毀裝置,是為了防止火箭發射失敗意外墜落地面時造成傷害。一旦發射失利,火箭偏離軌道并有可能墜落在人口稠密地區時,火箭將引爆自毀。這個插頭插好后,火箭恢復電源。
18時17分,指揮中心發出3小時準備口令。
18時30分,回到氣象站,在食堂吃晚餐,小米粥、饅頭、各式咸菜和羊肉,簡單搭配,精致而不浪費。這時,陸陸續續有貴賓來到這里,因為這里是參觀發射的好地點,還可以在發射前擋風寒,因此歷來是發射時中心領導家屬和貴賓要搶占的風水寶地。
與零號指揮員家屬共進晚餐
同桌吃飯的正好是這次發射零號指揮員(編者注:零號指揮員,即發射場指揮員,是發射場最高指揮員)的妻子和兒子。妻兒都很為王軍的工作自豪,小朋友自豪地對我說:“阿姨,我告訴你,我爸爸是零號指揮員。”小家伙還給我上起航天知識課:天宮一號是太空站、神八11月要發射與它對接……我說:“天宮一號還不是太空站,還只是個實驗室。”小家伙不干了,說:“就是太空站,我爸爸說的。”
不一樣的貴賓一樣的激動
19時20分,嘉峪關的受邀貴賓也到氣象站集合了。嘉峪關的老劉說,他年年來看發射,我說那會不會覺得單調啊,發射的場景都相似。老劉說,每次發射的任務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意義。他說,每看一次,都覺得震撼和自豪。
20時30分,貴賓們統一坐車從航天城生活區來到參觀區,參觀區在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和氣象站中間。這片荒灘頓時熱鬧起來,不少參觀者帶著孩子,孩子小的才一歲多。一位5歲孩子的父親說,要讓孩子盡早接受航天精神的熏陶。
21時16分0秒,長二F準秒起飛,參觀人群一片歡騰。對于測發指揮中心來說,這還不是勝利,大家仍在密切關注火箭和天宮狀態。
21時38分,傳來天宮一號入軌、發射成功的消息,指揮中心內一片掌聲和歡呼聲,大家紛紛互相擊掌或擁抱祝賀。
特派記者 謝秋蓮 發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