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水頭鎮黨委、政府恭祝全市人民新春愉快、蛇年大吉!
──南安市水頭鎮介紹
水頭鎮位于南安東南部,地緣濱海,東與晉江安海鎮隔“安平橋”相望,西與同安馬巷鎮以嶺分界,南連石井,北接官橋。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廈通泉州、晉江、石獅必經之地。面積127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海岸線11公里。國道324線及福廈漳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碼頭直通外洋。全鎮劃為1個社區居委會和28個行政村。居民漢族,2000年人口121620人,海外僑親約4.5萬。主要姓氏有黃、李、呂、林、吳、蔡、王、陳、高、鄭。
區位獨特,地處廈、泉、漳閩南“金三角”中心區域,與廈門經濟特區接壤,有泉州的“南大門”之稱。交通便捷,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離廈門機場和港口僅幾十公里。該鎮依山傍海,與臺灣隔海相望,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是閩南重鎮和著名僑鄉。
基礎設施
1、交通方面:水頭區獨特,山海兼備,水陸交通便捷,國道324線橫貫全境,長達18.4公里,泉廈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在樸里設有一個入口處;為繁榮水頭經濟,帶全鎮經濟發展,積極籌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國道324線水頭復線已建成通車,大減輕了國道324水頭路段的車量負荷;沿海大通道水頭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區交通網形成,村村通公交。水頭距廈門國際機場僅58公里,距晉江機場僅15公里;搭機之便,近在咫尺,海運發達,全鎮擁有5個上百噸級的碼頭,可直達廣州、上海、寧波等城市,距石井5000噸級碼頭僅8公里。構成了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為水頭經濟發展提供了必備的客觀條件。
2、郵電方面:水頭郵電通訊發達便捷,全鎮擁有1個郵政局和1個電信局以及大盈、蟠龍等2個郵電模塊局,裝機容量達2.5萬門,建立移動通訊基站七座中滿足水頭持續發展三年的需要。全鎮安裝電話28600戶,互聯網用戶達1613戶。
3、水電方面:水頭水電充足,擁有樸里和龍風兩座11萬伏變電站和仁福22萬伏變電站,一座日產5.2萬噸的自來水廠,大大滿足眾多廠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水電需求。
4、金融方面:水頭金融貿易發達,擁有各種的金融貿易網絡體系。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均在水頭設立分理處,年業務額均位居全市首位。
水頭鎮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已有10多家企業被省科委評為科技型企業;大力整治建陶行業煙塵污染,取得良好成效,被泉州市評為治理建陶行業煙塵污染先進單位。不斷加大教育力度,全鎮有完中校2所、初中校3所、小學34所、幼兒園38所及職業學校1所,在省“兩基”檢查中被評為優級達標,其中南星中學晉升為省一級達標中學。海都醫院前身為水頭衛生院,后由港胞呂振萬先進捐資擴建,改建為董事會領導機制,2000年來,不斷增資擴建,添置設備,同時聘請省內外許多名醫專家充實醫療隊伍,已成為一所醫術高明、設備先進的花園式醫院,并通過二級乙等達標驗收。娛樂設施齊全,擁有上檔次保齡球館兩座;星級酒店三家;可容納三、四千人的“呂振萬體育館”設務齊全,是全省鄉鎮級規模最大的室內體育館,并在此舉辦過多次各種大型的文體活動。積極深入地開展“三五”普法教育,大力實施“依法治鎮”戰略,社會安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充分發動社會熱愛公益事業人士捐資組建成立了110報警服務臺及由現役軍人組成的消防中隊,并成立了110社會聯動系統,為企業主和人民群眾提供了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
造林綠化
2012年上級下達我市造林綠化任務7.23萬畝,主要包括:城市、村鎮和通道綠化1.23萬畝,環城(鎮)周邊、交通干線兩側一重山林分補植修復提升5萬畝,人工造林更新1萬畝。目前,我市已完成造林綠化面積72905畝,占任務的100.8%: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積10023畝,“三沿一環”林分修復提升面積50950畝,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面積11932畝;其中,沈海高速南安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完成造林面積350畝,完成率達111.8%,大幅超過全省31.4%的平均水平,完成情況居全省各縣(市)前列。
經濟建設
引進外資成片開發蟠龍工業區,鄉鎮企業以制鞋、紡織、建材、食品罐頭,糧食加工、運輸服務等行業為主,新建110千伏變電站一座198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033.1萬元。獨特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水頭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66億元,上繳稅收2.42億元,經濟綜合實力居“福建省50強鄉鎮”第八名。工業是水頭鎮的經濟支柱,已形成建材、輕紡、食品、工藝、機械、化工等眾多生產行業。企業680家,
規模以上126家。蟠龍開發區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開發的綜合開發區,首期開發1800畝。外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136家。6家企業榮獲“省名牌產品”稱號,5種產品列著名商標。閩南建材第一市場是輻射全國、影響亞太、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以石材為龍頭的大型建材批發市場,日交易額300多萬元。從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舉辦大型建材經貿洽談會。環球家具城是集家具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資1.2億元,已于2005年5月開盤招商入駐。
水頭鎮擁有獨特的產業基礎優勢。從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光英為水頭閩南建材第一市場題字“中國石材城”后,石材產業就在水頭鎮鑄就了它不可動搖的支柱產業地位,為水頭鎮經濟的發展撐起了一片藍天,并促使水頭鎮逐步形成國際建材的人、財、物、信息流重要集散地。
2007年,全鎮共有石材企業1000多家,擁有先進專業生產設備300多臺(套),從事石材產業生產的管理、技術、經銷人員近7萬人,年生產加工能力1億多平方米,石雕刻品3000多萬個,占全國市場需求量的40%以上。其中,全國石材前十強中的環球石材、高時石材、康利石材等九強企業已經入駐
水頭,加上東升股份、華輝股份、溪石集團等當地企業的迅猛發展,水頭鎮已逐漸成為石材產業聚集,產業巨頭群英薈萃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服務石材產業的發展,水頭鎮大力促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配套,使得與石材相配套的石材機械、輔助材料、磨料磨具、刀頭刀具、石工藝品等產業快速發展起來,形成了較為齊全的石材產業供應鏈。2007年,全鎮有石材機械企業10家,磨具磨料生產企業8家,金剛石生產企業100家;其中全國知名石材機械制造上海飛宙、廣東科達等均已入駐;人造石、圓型材、異型材、薄板材、復合板、馬賽克加工等應有盡有,并且技術全國領先。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發展,是水頭石材產業迅速膨脹、高速發展的一大特色。水頭鎮按照“大市場、大商業、大流通”的要求和“高起點規劃、高速度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目標,加快市場建設步伐,把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建成由石板材城、閩南石材荒料市場、石材陶瓷綜合城、石材加工區和石材展覽中心等五大板塊組成的全國最大“建材超市”和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管理最規范的石材批發市場、全國首批“五星級建材市場”、亞洲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大的石材進出口基地。通過市場的帶動和輻射,大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在水頭的涌動,吸引了眾多石材界精英入駐水頭投資建設,帶動了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省最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水頭鎮曾先后獲“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中國石材城”、“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