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結冰的為久瑪藏布河,鑿冰取出的水帶著泥沙
閩南網1月15日訊 “希望早日湊夠錢,早點打出這口井”——每一位愛心讀者的心聲是如此的一致。
昨天,一位軍嫂在丈夫的“催促”下,趕在中午前將他們一個月結余的1100元全部捐給了這口井。鯉城燕園幼兒園的師生捐了2150元,其中的150元是10來名小朋友的零花錢。東海派出所民警募集了2000元。本報鐵桿粉絲惠安的陳老先生送了300元到報社。他說,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目前本報收到的愛心款已累計達40780元。今天下午兩點半,石獅蚶江鎮蚶江文化廣場還將舉行一場“石獅有愛·情系阿里”的專場募捐活動,許多愛心企業家將匯聚現場,助推這口愛心泉早日落實。
月余1100元全部捐出來
“他一直催著我,一定要在中午前把錢匯過去,生怕耽誤了打井”。
昨日中午12點18分,本報的愛心賬戶中,有一筆1100元的愛心款,來自于市區的一位女士,她的先生,是泉州邊防的一名干部。
“他一直催著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把錢匯過去,好像生怕耽誤了你們打井一樣”,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軍嫂說,丈夫和劉警官很早就認識,前幾天內部捐款,他們就捐過一次,后來想想,對于老兄弟,還是應該再多支持一點。
丈夫對她說:“西藏的情況,其實之前我也了解過,那邊的生活環境,我也能感受得到。”軍嫂說,他們兩人一個月收入5600元,除去4500元的房貸,只剩下1100元,“我們商量了一下,準備把這個月剩下的錢,全部捐出來,幫助他們打井。”
昨天,有另外7名泉州邊防的軍嫂合計捐了350元,這錢是她們上次聚會剩余的,大家都同意拿出來捐給阿里。軍嫂林女士說,她們還將以個人名義捐款,希望這錢能早點湊夠。
不僅是可愛的軍嫂,東海派出所昨日也發動內部捐款,為阿里捐了2000元。“相比我們這邊,他們那里喝上一口井水都很難,希望這口井能早日打出來,讓藏胞們也能喝上一口健康水”。該所所長王嘉說。
幼兒園學生捐出零花錢
小朋友們說,西藏阿里的小朋友沒水喝,他們也要為打井出點力。
昨天,鯉城區燕園幼兒園的師生為阿里藏胞捐出2150元。校長肖富華說,2000元是他和學校老師捐的,另外150元是該幼兒園大班的10來名小朋友捐出的零花錢。小朋友們說,西藏阿里的小朋友沒水喝,他們也要為打一口井出點力。肖富華說,西藏雖然距離泉州很遙遠,但看到他們艱苦的生活,忍不住要為他們做點什么。
本報的鐵桿報料人陳淼鑫昨天還特意送了300元愛心款到本報。陳老先生今年60多歲了,他說,他不太熟悉銀行轉賬,就干脆把錢拿到報社來。陳老先生家住惠安,為了送這錢,他今天早上8點多就出門了。
“這300塊錢,是幾次報料的報料費,幾天前就想給你們拿過來了,只是剛好受了點傷。你們的報道很有意義,作為一個鐵桿讀者,我也要來支持一下”。本報工作人員已將這300元存進統一的愛心賬戶中。
前天,石獅11歲的紀博涵為阿里藏胞捐出自己3000元壓歲錢。昨日,他父親的三個朋友林先生、洪先生、許女士受到感染,分別表示愿意各捐1000元。
愛心倡議書
一起來,為阿里藏胞打口井吧!
援藏戰士劉彩洪從雪山傳來一封家書,為雪山之巔的藏胞們求一口井。連日來,為了阿里老巴嘎這口井,泉城已經有100多人伸出援手。
我們了解到,高原之上挖一口水井,至少需要專業機械深入地下60米左右,方能保證井中水源四季如常,不會干涸。以其復雜的地質,每挖一米需3000多元的費用,打這口水井,至少需要25萬余元,以當地藏胞年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經濟條件,根本無法負擔!
我們感動于邊防戰士對藏胞們的堅守與感恩,為他們打一口水井,更是實實在在的一件事。一起來,為阿里藏胞打口井吧!相信以你我的愛心,一定能讓這口水井扎根在雪山之上,源源涌起來自東海之濱的愛心泉。
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牧民們能在這口井邊,歇馬飲茶,祝福遙遠東方的善心人。讓前往阿里朝圣的游人們,不僅感嘆雪域瑰麗的美景,還將聽到高原上傳頌著的人間真情。(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張凱航 俞志村 田米)
捐助方式
捐助咨詢電話:海都熱線通0595-968111
愛心賬戶:農業銀行 6228 4806 8290 8796 910 戶名:謝亞敏
倡議單位: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泉州邊防支隊 石獅團市委
支持媒體: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泉州電臺 新浪福建 西藏商報 西藏人民廣播電臺 閩南網
愛心榜單
昨日,有9筆愛心款共6900元打入本報愛心賬號,目前愛心賬戶總額累計40780元。向愛心賬戶捐款的熱心讀者,可撥打本報熱線968111,核實捐款明細,本報工作人員會翔實介紹每一筆愛心款的來源。
08:27 300
09:48 100
12:18 1100
12:31 350
12:58 100
12:59 500
13:19 2000
13:38 2150
14:17 30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