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同事利用午休時間為孩子們織圍脖
閩南網12月20日訊 “你好,我想參加織愛心圍脖……啊?全被領走了?這么快啊!”
昨天,本報“新年新衣”溫暖行動啟動“愛心圍脖”活動,征集熱心人士親手為山區的孩子編織溫暖。從一早開始,我們的熱線電話就響個不停,一個上午,100團毛線就被搶光了,反響出乎預料。
有編織高手主動請纓:“我時間比較多,可以多領幾團嗎?保證完成任務!”
還有的說自己織得慢,但是也想多為孩子們出點力,湖心街一位女士一口氣領了13團,她說:“這個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為孩子們獻點溫暖!”
而在報社,各部門辦公室也刮起了“織圍脖”風,“資深高手”、初學的年輕女孩,還有男生跟著一起學呢。
沒領到毛線的讀者們也不用覺得遺憾,我們會把你們的關切,轉達給山區的孩子們,謝謝你們的熱心與溫暖!
高手媽媽報名 領走13團毛線
昨天一早開始,本報愛心熱線就響個不停,全是想領毛線織愛心圍脖的,可把我們忙壞了。
在湖心街開店的劉女士一早看了報道,擔心領不到毛線,連著打了好幾個電話,過了不到一會兒,她就趕到報社。“騎電動車來的,我織得還挺快的,能給我20團嗎?”劉女士說,孩子兒時的毛衣都是她自己織的,得知能為山區孩子織愛心圍脖,她閑不住了。
因為報名的人實在太多,我們最終給她“打了個折”——讓她領走了13團。“這樣起針,織得快些,還有不要織太緊哦……”劉女士現場拿起針就織了起來,剛好有其他讀者來領毛線,她還現場教起來。回到家后,她特地打來電話,告訴我們織幾針最合適。
“我拿6團吧,我沒這大姐織得好,但是一定能準時交!”為了領毛線,謝女士特地從浮橋開車過來,還下了軍令狀,“沒事,熬夜加班也得多織幾條”!
還有從西湖趕過來的陳女士,一領也是12團,芳草園的楊女士拿了6團,“我們旁邊也有姐妹要織呢,一起來幫忙”!
有愛男生秀手巧 1小時就能織1條
加入愛心圍脖行動的,以媽媽居多。不過,也有手巧的男生。
23歲的惠安男生小張,針法嫻熟,兩根棒針一來一往,一會兒就完成了一截。有人特地幫忙計時,“哇噻,一個小時一條哦”!辦公室里的女生都自嘆不如。“織得真好啊,一針針這么勻稱……”圍脖還沒送出,有人已經在羨慕幸福的孩子們了。
從上午11點多到下午2點多,小張獨自完成了3條圍脖。面對眾人圍觀,小張有點不好意思。“媽媽以前是做這個的,我看久就會了,從小就會織!”平常,他會給自己和朋友織圍巾,整件毛衣也沒問題。小張的朋友和班上同學大多知道他的“賢惠”,還有女生買來毛線讓他幫忙織呢。
報社同事獻溫暖 辦公室刮起“圍脖風”
昨天,因為愛心圍脖,本報各部門辦公室也特別熱鬧。一大早,就有不少同事詢問圍脖的事兒。
“我們部門會織的人可多了,我多叫幾個人來,可以早點把圍脖織好送給孩子們!”廣告部的姐妹們最積極,先后領走了20多團。
中午的辦公室比往常熱鬧,大家利用休息時間,抓緊多織幾行。有的是織齡很長,可很久沒織了;有的女生初學,手法還有點笨拙……不過,為了山里的孩子,她們都拿起了棒針。還有男同事被辦公室里的氛圍所感染,也學了起來。下班前,已有不少人交了“作業”,還有手巧的大姐,在圍巾兩頭用毛線扎了“圓球花”,很漂亮。
968111呼叫中心的小謝,也申請了10團毛線,說要拿回去發動婆婆和媽媽一起獻愛心;閩南網愛好手工的小林,本想織條花樣圍巾,因為線不夠,準備改織帽子,“給小朋友織個帽子,一定很漂亮”!
永春湖洋,曾經蘆柑產量占全縣的2/5左右,是名副其實的“蘆柑之鄉”。10多年前,這里的蘆柑樹卻因為“黃龍病”成批成批地病死。從那以后,人們開始大量外出打工拼搏,“全鎮人口4萬多人,有六七成外出”。湖洋中心小學的老師們說起這些,唏噓不已。
湖洋鎮現有3所小學,共有學生805人,留守兒童占了大多數。其中,湖洋中心小學最多,有657人。溪西小學和桃園小學的學生都不到百人。“這里困難的孩子很多,有些家庭的艱苦,很難想象!你們在新年前做這樣的愛心活動,真是太好了!”湖洋中心小學劉校長還希望,對于一些特別困難的孩子,愛心人士能長期資助。另外,由于生源大量流失,教育經費緊張,學校里的圖書多年沒有更換。“如果有熱心讀者或愛心企業能幫我們添置些新書,那就太好了!”
第九站
永春湖洋 中心小學
NO. 1爸爸走后 他幾乎不笑了
二年2班,正上著美術課,同學們都在畫畫,只有8歲的劉燈財,抱著書包,默然地坐著。他的書包很舊了,幾條邊都磨破了,還有幾處大小不一的洞。問了幾遍才知道,燈財沒有圖畫紙,他沒找家里要錢買,也沒有像老師求助。
“這孩子,實在是太可憐了!這個年紀,應該很活潑才對,可他卻連笑都不大笑!”提起燈財的遭遇,老師們不由心酸起來。劉燈財家本來就困難,今年他父親突遇車禍離世后,更是雪上加霜。燈財還有個姐姐在上初中,媽媽有些智障,生活難以自理,而奶奶也已經80多歲了,爸爸走后,這一家子就沒了勞動力。
燈財告訴我們,破舊的書包是爸爸以前給他買的,他還告訴我們“姐姐賺錢……”而他所謂的“賺錢”,不過是姐姐六年級放假后去短暫地打零工。
“哎喲,這兩個孩子可憐啊,現在米缸里還有他爸爸耕作留下的米,再過段時間,恐怕連飯都沒得吃了!”在劉燈財家,一位鄰居大嬸邊說邊嘆氣。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外,這個家幾乎沒有多余的東西,墻壁沒抹白,只是用破床單擋了一下。房間里,到處都是破破的,舊衣服、雜物堆得到處都是,床墊和棉被也是破的。
“這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要是有愛心人士能長期資助,那就最好了!”從燈財家出來時,劉校長不由難過地流淚。他一邊交代老師們在飲食、學習等方面多關照燈財,也拜托我們多呼吁,讓更多人幫幫這孩子。
NO. 2
父母不知去向 他與奶奶相依為命
黃鑫今年9歲,上四年級。在老師們眼中,黃鑫是個懂事的好學生,學習刻苦,成績還不錯;在奶奶看來,黃鑫也是個乖巧的小孫子,“雖然也愛玩,但是還挺聽話的”。
“家里困難啊,沒辦法給他穿很好的!”奶奶覺得有點讓孩子受苦了。幾年前,黃鑫的爸爸媽媽雙雙失蹤,從此沒了音訊,留下小黃鑫與奶奶一起生活。農村家庭本來就沒有太多收入來源,奶奶又干不了什么活兒。兩個人的生活來源,除了低保補貼外,就只能靠奶奶零星打點小工來維持。
奶奶帶著我們在房子里轉了一圈。空蕩蕩的,幾乎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廚房里,用的是最老式的古灶,墻壁早已被煙熏得黑漆漆的。“只能這樣子了,沒辦法……”黃鑫的奶奶總是不自覺地重復著這句話。
聽說有愛心人士要給孩子送新年衣服,奶奶很不好意思地道謝:“讓你們費心了,多謝你們哦!”(N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李秋云 田米 呂波 文/圖)
參與方式
1 您可以直接捐愛心款,100元,1件新衣,溫暖一個孩子的冬天;
【愛心賬號】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泉州市分行營業部
銀行賬號:6228480682908796910
戶名:謝亞敏(本報工作人員)
2 您可以在我們的官方網站“閩南網”(http://www.hdmnw.com)上看到孩子們的詳細信息,認領起來,也很方便;
3 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認領您想幫助的孩子,每個愛心企業、每位愛心人士可認領的人數不限;
4 關注本報新浪、騰訊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轉發“新年新衣”溫暖行動并捐贈新衣;
5 直接將您想捐贈的新衣,郵寄至本報四地聯絡點:
泉州——泉州市豐澤區泉秀街恒祥大廈15樓 海峽都市報社區新聞采訪部“新年新衣”行動 李秋云(收)
廈門——廈門市軟件園二期望海路51號1樓 海峽都市報 陳志堅(收)
漳州——漳州市薌城區勝利西路勞動大廈十樓海峽都市報 陳群(收)
龍巖——龍巖市新羅區登高西路安置小區E2棟一梯801 廖明生(收)